科学家揭示了压力影响睡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
压力会显著影响睡眠与记忆功能,这种现象早已为人所知,可背后的神经机制始终未能阐明。据《自然》新闻(NatureNews)消息,一篇近期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论文表明,下丘脑区域的一组神经元可能介导了压力对睡眠和记忆的影响,该发现为治疗压力相关的睡眠障碍提供了新靶点。此前的研究表明,下丘脑室旁核中的神经元会与其他调控睡眠和记忆的重要脑区“交
时间:2025-06-24 浏览量:3852
美国研究发现一种常用代糖可能损害脑健康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开展的最新研究表明,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的赤藓糖醇,可能对脑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这项发表于《应用生理学杂志》的研究发现,这种代糖会引发多重负面效应:加剧氧化应激、干扰一氧化氮信号传导、促进血管收缩肽生成,并削弱脑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溶栓能力。赤藓糖醇甜度为蔗糖的60%—80%,却几乎不含热量,已成为蛋白棒、低卡饮料和糖尿病特制食品中的常用添加剂。然而随着研究深入,科学家发
刘霞 时间:2025-06-16 浏览量:4866
AI正在变革现代医疗方式
AI技术既能帮医生识别骨折病灶,又可助力疾病早期筛查,如今更承担着智能分诊患者的重任。然而,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医疗人工智能未来蓝图》白皮书显示:在AI应用这场全球竞赛中,医疗保健行业却落后于大多数领域。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全球仍有45亿人难以获得基础医疗服务,AI技术其实可以成为缩小这一医疗鸿沟的关键力量。这份报告特别强调,医疗AI化绝非简单引入智能工具,而是要对传统医疗模式
时间:2025-06-13 浏览量:3602
中国科学家打造会“感知”的机器手
想象一下,当机器人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时,它也能像人类一样,根据重量和触感微妙地调整手指的位置和力度——这种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如今被中国科学家团队变为现实。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工学院和伦敦玛丽皇后大学联合团队日前在《自然·机器智能》发布最新科研成果——全球首款兼具全手高分辨率触觉感知与完整运动能力的机器人仿生手F-TAC Ha
晋浩天 时间:2025-06-13 浏览量:5462
通过血液样本诊断癌症,可在症状出现前三年完成诊断
癌症每年影响全球数百万人。一项发表于Cancer Discovery的新研究发现,在癌症诊断前三年,便可在血液中检测到肿瘤脱落的遗传物质。为了确定如何在临床体征或症状出现之前发现早期癌症,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JOHNS HOPKINS MEDICINE)的研究团队评估了“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收集的血浆样本,这是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大型研究,旨在调查心脏病发作
时间:2025-06-11 浏览量:5227
植物甾醇能降低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3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最新研究发现,富含植物甾醇的饮食或是预防心脏病与Ⅱ型糖尿病的关键。植物甾醇是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脂类分子,结构与胆固醇相似。最新研究表明,日常饮食中植物甾醇摄入量较高的人群,患心脏病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9%和8%。此外,这类人群的胰岛素调节能力更强,炎症标志物水平更低,肠道菌群构成也更有利于代谢健康。此前研究多聚焦于高剂量植物甾醇补充
刘霞 时间:2025-06-09 浏览量:4679
香港大学医学院研发新疗法有效“饿死”癌细胞
香港大学医学院近日公布,该院研究团队提出一种新型癌症治疗方法,可以加强癌细胞对氨基酸的“饥饿感”。这项研究发现,癌细胞能够通过一种名为巨胞饮—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的营养代偿系统来获取外部蛋白质,并将其分解成氨基酸,以便在缺乏营养的情况下生存。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特殊的纳米粒子,能够释放药物来阻止癌细胞内吞及降解这些蛋白质,从而实现高效的肿瘤饥饿治疗。该项目由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李达三
陈然 时间:2025-06-05 浏览量:3739
DNA“条形码”揭示血液衰老机制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利用全新技术追踪了血液干细胞DNA上化学标签的变化,结果显示,从50岁开始,人体血细胞将由少数干细胞克隆主导生成,免疫系统逐渐失去弹性,易被疾病“突破防线”。年轻时,人体有5万到20万个活跃的血液干细胞。它们每天会产生1000亿到2000亿个新的血细胞。随着年龄增长,许多干细胞逐渐“退役”,只剩少数干细胞不断克隆复制新血细胞,并占据主导地位。
张佳欣 时间:2025-05-28 浏览量:4116
澳学者发现一种小分子可精准阻断细胞凋亡
澳大利亚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小分子,能够选择性抑制细胞凋亡。这一发现为治疗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开辟了新途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细胞凋亡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每天约有百万个细胞有序消亡。然而,当这一过程失控时,如脑细胞过度凋亡,就会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元凶”。目前临床上缺乏能有效阻止神经元凋亡的疗法,这也成为攻克这类疾病的关键瓶
刘霞 时间:2025-05-28 浏览量: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