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成生命科学进步强劲引擎
当前,大型基础模型、多模态数据集,以及DNA与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大规模研究,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刷新着人们的认知。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在日前的报道中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已成为推动生命科学进步最强劲的引擎之一。它进一步释放了CRISPR基因编辑与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的潜力。如今,GenAI已在药物研发、精准医疗、脑机接口等领域崭露头角,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应用前景。未来10年,它将为人类健康谱写全
刘霞 时间:2025-10-29 浏览量:4082
我国首款心血管AI-OCT大模型发布
在近日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心血管年会上,我国首款心血管AI-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大模型——麒光AI-OCT大模型正式亮相。它融合AI大模型与先进影像技术,依托高质量心血管数据库,显著提升OCT影像的解析效率与精准度,大幅降低技术使用门槛,被业内视为实现精准血管介入治疗(PCI)手术的重要突破。腔内影像技术,尤其是OCT,因具备10—20微米级超高分辨率,可清晰呈现血管内斑块性质、支架贴
王禹涵 时间:2025-10-27 浏览量:4651
和黄药业再获上海制造业企业、上海新兴产业企业“双百强”称号
日前,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和解放日报社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召开“2025上海百强企业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5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2025上海新兴产业企业100强”等榜单。上海和黄药业凭借稳健的发展业绩与持续的创新投入,再次荣登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和上海新兴产业企业100强榜单。作为上海首家中药制药合资企业,上海和黄药业始终秉持“创新传统中药
阅溪 时间:2025-10-21 浏览量:4910
持续性疼痛会激活特殊脑细胞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分校与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合作,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称,大脑内存在一类长期被忽视的特殊脑细胞,会在持续性疼痛期间被激活。这一发现目前虽然尚在动物研究阶段,但若能在人类身上获得验证,将为治疗全球约1/5人口的慢性疼痛开辟新路径。研究团队将目光聚焦于脑桥区域的旁臂核。这个神经核团如同一个精密的中转站,既能接收身体传来的各类感觉信息,又能将这些信息精准传递至大脑
刘霞 时间:2025-10-13 浏览量:5532
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
未来,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很快会有答案。清晨,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养老社区,机器人自动唤醒后迅速“上岗”,除了“全天候”陪伴,它还提供安全监护服务,遇到突发情况可及时发出警报;在辽宁沈阳,曾罹患脑梗的张大爷在下肢外骨骼训练器的助力下练习行走……近年来,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逐步向养老领域拓展。2025年2月,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
谷业凯 时间:2025-10-09 浏览量:4013
干细胞移植逆转动物中风损伤
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团队取得一项突破性进展:在动物实验中通过干细胞移植,逆转了中风造成的脑损伤——不仅促进神经元再生,还显著恢复了运动功能。这标志着再生医学在脑修复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的《自然·通讯》上。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在一生中会经历中风,其中约一半会留下长期后遗症,如瘫痪或语言障碍。这是因为中风引发的脑内出血或缺氧会不可逆地杀死大量脑细胞,而目前尚无有效疗法能够修复这种结构性损伤
张梦然 时间:2025-09-28 浏览量:4143
西普金奖荣耀加冕 麝香保心丸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近日,第十八届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2025西普会,在海南博鳌隆重举行。作为中国健康产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前瞻性产业会议,西普会始终以“责任与担当”的西普精神倡导中国健康产业主流价值观,引领产业的创新与融合。本次大会主题“快蜕变,穿越新周期——增长元动力重构与产业生态进化”,旨在探讨在传统增长模式承压、新兴技术重塑产业格局的变革周期下,健康产业如何实现从“单点创新”到“全面蜕变”
阅溪 时间:2025-09-11 浏览量:5934
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准备好了吗
多年来,人类一直畅想如何用“意念”操控电脑、驾驭义肢、指挥机器人……这些曾经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设想正在进入现实。中风、瘫痪、渐冻症……这些难疾正随着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发展迎来新的治疗可能,但同时相关伦理和法律层面的挑战也在不断加剧。脑机接口是在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通信通道,它像是架设在大脑与机器之间的“桥梁”,不仅推动人机交互方式的演进,也为脑科学研究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德国C
褚怡 时间:2025-08-12 浏览量:4526
器官“年龄”影响寿命,大脑最关键
我们通常用生日来计算年龄,认为“今年多大”是一个从出生那天开始累积的数字。但有些人年纪轻轻已频频健忘、体力差、病痛多;而有些人年过花甲,却思维敏捷、精神好、行动利落。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此前曾发现,我们的身体不止有一个年龄,而是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生物年龄”。这项指标,或许比生日更能预测我们的健康,甚至寿命。而凭借这种办法,只需一滴血,就能判断你身体里的器官是否正在提前变老。为了寻找器官衰老的线索
张佳欣 时间:2025-07-09 浏览量: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