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研究有了“彩色视窗”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多色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
在人类探索科学奥秘的征程中,最深邃、最复杂的领域不只有遥不可及的星河,还有近在咫尺的大脑。这座由数百亿神经元和数百万亿突触交织而成的“小宇宙”,如何在其自然运作的状态下被清晰观测,一直是科学家面临的巨大挑战。近日,由北京大学程和平院士与王爱民教授团队联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吴润龙教授团队所取得的突破,正为这个世界级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他们成功研制出仅重2.6克的多色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首次实现自由活
晋浩天 时间:2025-08-27 浏览量:4912
动物实验显示:一种关键蛋白可能是调控大脑衰老的“主开关”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发现,大脑衰老背后隐藏着一种名为FTL1的关键蛋白。实验显示,过量FTL1蛋白会导致小鼠记忆力衰退、大脑神经连接减弱以及细胞反应迟钝。一旦阻断这种蛋白,老年小鼠就能恢复年轻时期的大脑功能与敏锐记忆力。这一突破性发现表明,FTL1很可能是调控大脑衰老的一个“主开关”。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衰老》杂志。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的关键区域——海马体,尤其容易受到衰老的影响
刘霞 时间:2025-08-27 浏览量:5082
刺激迷走神经可加速脑卒中患者康复
打地鼠、模拟赛车、太空夺宝、黄金矿工……近日,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疼痛康复科,三位平均年龄50岁的脑卒中患者玩起了康复游戏。湖北潜江的向先生说:“没想到这些小游戏能助力大家完成卒中康复训练。”这些游戏训练是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推进的全国首个多中心临床研究——“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慢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一部分。此次研究致力于为长期受困于上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开辟治疗
时间:2025-08-15 浏览量:5575
科研团队《细胞》子刊发文提出青藏高原包虫病防控新策略
近期,西南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携手合作,在《细胞》子刊《寄生虫学趋势》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青藏高原地区包虫病的流行特征、诊断预防技术及综合防控策略的进展,提出融合“人—动物—环境”的“全健康”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包虫病防控迈入精准化、智能化新阶段。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寄生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由犬、狐等终末宿主
罗云鹏 时间:2025-08-15 浏览量:4531
七部门: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脑机接口通过在脑与机器之间建立信息通道,实现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协同交互,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融合发展的前沿技术。当前,脑机接口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加速壮大,正孕育颠覆性突破,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
周圆 时间:2025-08-12 浏览量:4663
人类50岁后老得更快,血管老得尤其快
在一篇近日发表于《细胞》(Cell)的论文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绘制了跨越人类50年生命周期的“人体衰老蛋白质图谱”。他们发现,人类50岁之后的衰老速度似乎会加快,而且血管等组织会比其他部位衰老得更快。研究人员收集了76名因意外脑损伤死亡的14~68岁中国人群的组织样本,样本涵盖心脏、血管、肝脏、胰腺、免疫组织等13种关键组织、七大生理系统。利用
时间:2025-07-28 浏览量:5377
创新药研发,需以源头创新为驱动
今年以来,我国创新药发展亮点频频:上半年,近40种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接近去年全年的48种;前5个月,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已达455亿美元,其中三生制药及其关联公司刷新了国产创新药出海首付款纪录。创新药一直备受关注,不仅因其可以通过全新的药物靶点、作用机制或分子结构,为治疗重大疾病、罕见病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也在于它能够带动国内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打破对进口创新药的依赖,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金凤 时间:2025-07-07 浏览量:4827
胆固醇平衡破坏“元凶”酶锁定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研究团队发现IDO1酶在胆固醇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实验证实,通过抑制该酶活性,可有效维持机体健康胆固醇水平,为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重大疾病带来新希望。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下《朗缪尔》杂志。研究揭示,当IDO1酶被阻断时,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这种调控机制意义重大,因为慢性炎症正是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乃至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共同诱因。作为免疫系统的重
刘霞 时间:2025-07-07 浏览量:4354
科学家揭示了压力影响睡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
压力会显著影响睡眠与记忆功能,这种现象早已为人所知,可背后的神经机制始终未能阐明。据《自然》新闻(NatureNews)消息,一篇近期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论文表明,下丘脑区域的一组神经元可能介导了压力对睡眠和记忆的影响,该发现为治疗压力相关的睡眠障碍提供了新靶点。此前的研究表明,下丘脑室旁核中的神经元会与其他调控睡眠和记忆的重要脑区“交
时间:2025-06-24 浏览量: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