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渝“綦”心三载路 医脉相通惠民生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委联合印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拉开了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的战略大幕。作为全国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之一,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于2022年在重庆綦江落地生根。三载耕耘,这家承载着“减少跨区域就医、守护民生健康”使命的医院,以苏渝协作的实践样本,书写了国家医疗战略在中西部地区的生动答卷。
战略补位:破解“跨省就医”民生痛点
“以前重庆区县患者做人工心脏植入术,必须到重庆主城大型医院甚至远赴北京、上海、南京,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等水平的治疗。”院长杨刚的话,道出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核心价值。长期以来,渝南黔北及周边川滇地区因优质医疗资源匮乏,成为跨省就医流出集中区域,心血管、肿瘤等疑难重症患者常常面临“千里求医”的困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落地,正是对这一民生痛点的战略回应。江苏省人民医院作为全国顶尖的输出医院,将90例人工心脏植入的成熟经验、国内首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心衰治疗技术完整平移至重庆医院。三年间,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累计开展新技术284项,其中33项新技术依托本部技术平移,其中8项填补全国、西南、重庆以及渝南黔北地区空白——重庆区县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让终末期心衰患者免于奔波,区域首例冠状动脉杂交血运重建术将复杂冠心病治疗创伤减半,5G远程机器人超声手术实现“跨省技术同步”。
2024年4月12日,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为患者实施人工心脏植入术。
数据印证着战略成效:医院三年来诊疗区外患者46余万人次,同比增长16.7%。这组数据变化背后,是国家“看大病在本省解决”目标在渝南黔北的逐步实现。
模式创新:构建“上下联动”健康生态
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不仅需要单点技术突破,更需建立可持续的医疗服务体系。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以“中心辐射、基层联动”的模式创新,践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的要求。
2024年5月上线的“心电一张网”,成为区域协同的典型样本。该平台通过“AI辅助+人工复核”模式,连接29家基层医疗机构,将急性心梗患者院外救治时间平均缩短52.9分钟。“从发病到血管再通仅用99分钟!”郭扶镇高庙村患者陈婆婆的救治经历,正是这张智慧医疗网的生动注脚——基层卫生院实时传输心电数据,中心医院远程确诊并指导抢救,转运绿色通道同步启动,最终实现“云端救命”。
2024年5月28日,医院牵头举行了全区心电一张网启动仪式。
在此基础上,在綦江区卫生健康委的主导和大力支持下,医院进一步牵头构建“区县—乡镇—村卫生室”三级防治网络,为基层配备便携式心电图机,实现“基层检查、中心诊断、结果互认”。这种“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实践,共同诠释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的战略内涵。
2025年6月18日,医院导管室中,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医师、江苏派驻专家王骋(右)正在为患者施行起搏器植入术。
造血赋能:夯实“区域高地”人才根基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绝非简单的技术‘输血’,更要实现持久的‘造血’赋能。”这是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三年实践的深刻体悟,也契合国家战略中“培育高层次人才基地”的核心要求。
医院建立“双主任制”——由江苏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同步选拔本地骨干医师协同管理。三年来,医院创新实施“双聘制+柔性引才”机制,依托江苏省人民医院优质资源,累计引进专家274名(其中常驻专家43名,柔性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在内的知名专家10名),在复杂性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救治、消化性疾病、血液性疾病等领域,通过“手术带教、病例研讨、远程授课”等方式,为重庆綦江区培养了13名能独立开展复杂介入手术、复杂内镜下操作手术、急危重症救治技术、复杂血液疾病诊疗的本土医护人员。此外,医院也注重人才培养,选派156人次赴江苏进修,自主培养博士2名,硕博人才占比提升至12.98%,本科以上人才占比达80.13%。双向奔赴,有效激发本土人才活力。
2025年6月6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常驻专家团队在綦开展“中国房颤日”义诊活动
这种“传帮带”模式正形成辐射效应。2024年11月,医院牵头成立“心血管疾病专科联盟”,目前已覆盖四川、贵州、重庆等多个区县共19家医院。通过学术交流、双向转诊等机制,将技术经验分享给周边医疗机构,这种人才培育模式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在区域内落地生根。
2025年9月5日,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与渝东北地区8家区县医院签订”心血管疾病专科联盟“协议。
版图扩容:锚定“辐射西南”战略定位
在新盛院区建设现场,主体结构已初具规模。这座规划设置1000张床位的新院区,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容,更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战略布局的深化——重点打造心血管、急诊创伤等“六大中心”,配备直线加速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CT)、3.0T核磁共振、256排超高端CT等高端设备,建成后将形成辐射川渝黔滇多省市的医疗高地。
2025年10月11日,綦江区北部新城,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项目建设现场(无人机图片)。
“新院区将实现‘换医生不换手术房’的一站式诊疗模式,这是对国家‘形成区域医疗服务高地’要求的具体落实。”医院党委书记王江介绍,新院区还将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共建联合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明确管理机制与研究方向(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优势学科),建设生物样本库与临床数据中心,建立“临床-科研-转化”一体化平台,推动区域诊疗技术从“跟跑”向“领跑”跨越。
从技术平移到模式创新,从人才培育到版图扩容,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的三年实践,正是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缩影。在中西部地区项目占比超75%的国家战略布局下,这家医院用200余万人次的诊疗服务、16.7%的区外患者增长、284项技术空白填补,证明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中的核心作用。
站在三周年的节点回望,苏渝协作的医疗火种已在渝南黔北燎原。随着新院区的建成投用,这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继续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使命,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十大功能定位”目标要求,让更多中西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队”水平的医疗服务,为全国区域医疗均衡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责编:阎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