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强化慢性病防控

2024-07-22
作者:辽宁省肿瘤医院 张睿
浏览量:3730

慢性病,全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明显,一旦得病,大多不能治愈,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疾病负担,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据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4种最常见的慢性病,导致约3330万人死亡,其中心血管疾病1790万、癌症930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10万、糖尿病200万。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我国心血管疾病每年导致死亡人数高达400万,卒中位列我国单病种死亡的第一位,缺血性心脏病位列我国单病种死亡的第二位。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国人一生患癌风险为28.9%,我国2022年新发恶性肿瘤共计482.47万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呈现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疾病负担的流行病学,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糖尿病成为导致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的主要因素之一,2021年全球各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约有5.29亿,Ⅱ型糖尿病占80% 以上,与肥胖、饮食、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预计到2050 年将增加至13.1亿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等因素等持续存在,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超过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5%,血脂异常者高达40%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19.0%,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的比例超过80%,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 以上。随着以“健康为中心”理念的不断加强,需要把“以预防为主,防大于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慢性病的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本文围绕慢性病“预防-诊断-治疗”阐述慢性病的预防模式、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

科学对待慢性病,预防先行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在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显著降低部分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80% 的冠心病、90% 的2 型糖尿病、1/3 的癌症是可以通过控烟限酒、健康饮食、维持正常体重等措施来预防的。

有研究表明地中海饮食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相关风险方面效果最好,而摄入红肉会增加2 型糖尿病及恶性肿瘤患病风险,低盐饮食,减少人群钠摄入是高血压及慢性病防治的重要策略,可安全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不喝酒、不抽烟、积极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发生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膳食平衡,健康饮食,保持健康体重;不吸烟,不轻信保健品,不推荐通过保健品来预防癌症;限制酒精摄入量,尽量不喝酒或少喝酒,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量,限制高盐和腌制食品的摄入量,限制含糖饮料和高能量密度食物的摄入量。除此之外,通过适量运动,预防病毒感染,积极接种乙肝疫苗、HPV疫苗等预防措施,对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均有显著效果。公众要提升自身预防慢性病的意识和健康素养,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定期体检,早诊早治

除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危险因素之外,大家还要重视定期体检,积极早筛。因为大多数慢性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针对那些潜在或隐匿的疾病,要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措施,将慢性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会极大降低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什么是早筛呢?就是利用快速、简便的检查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特定的高风险人群,并对这些高风险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及早发现。我国很多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往往选择“一忍再忍”“能拖就拖”,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才去医院做检查,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以肠癌为例,目前我国发现的肠癌患者约90%属于进展期,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50%,而早期肠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因此,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工作是降低我国癌症死亡率的有效策略。

多样化的治疗手段

慢性病的治疗手段多样化,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与此同时,基因治疗等新技术、新疗法不断进入临床,为慢性病及其他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理念和手段。

增强民众的主动防控慢性病意识,使慢性病防控个体化,鼓励民众主动健康。慢性病防控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加强每个人的自我监管对于慢性病防控至关重要。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维护自身健康对每个人来讲都必须重视,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健康理念的变化、健康素养的提高,未来慢性病防控个体责任意识将进一步提高,更多人群由“被动健康”迈向“主动健康”,积极、主动、持续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