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之际小心“中风”!

2024-03-26
作者:嘉兴市中医医院 朱鑫鑫
浏览量:5904

图片1.jpg

春季来临,大地回春,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袭人而来的疲倦感,即所谓的“春困”,指春季人体感觉疲倦、困乏的现象,多因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频繁等因素所致。人们常常感到精力不济,思维迟钝,行动迟缓,容易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然而,春季也是中风高发季节之一。在这个春风吹拂的季节里,我们更需要关注“春困”可能对中风的影响。

在中医看来,春困是因为春季阳气初生,万物开始复苏生长,人体阳气逐渐旺盛,而阴气相对较弱,导致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同时,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多变,人体对气温的适应性较差,易出现疲乏、困倦等症状。从西医角度看,春困可能与季节变化引起的睡眠模式和生物钟调整有关。春天白天的时间增长,光照时间延长,导致人体分泌的褪黑素减少,从而影响了睡眠质量和清醒度,使人容易感到疲倦。 

统计显示,春季是中风高发的季节之一。中风,即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常由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而春季的气温变化、气压变化等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中风的发生。

而“春困”可能会对中风的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春季气温的忽冷忽热容易导致血管扩张收缩,加大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了中风的风险。且春季气候多变,易使人情绪波动,而情绪波动又是诱发中风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春困可能导致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问题,进而加大了中风的风险。

00.jpg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春季预防中风的发生呢?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春季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食物,有助于调和阴阳。合理作息,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选择适合春季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活血化瘀、调节气血,降低中风风险。

其次,要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悦,学会有效应对压力,有利于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最后,加强健康管理。定期体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中风危险因素。

不过,一旦发生中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要快速识别中风症状。中风的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一侧的麻木、无力或偏瘫、突然出现言语困难或理解困难、突然出现严重头痛等。如果怀疑中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就医。在医院治疗时,需要根据中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溶栓治疗、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

在经过医院治疗后,在中西医结合康复阶段: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康复评估:康复团队将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功能状态、康复目标等。评估内容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言语能力、精神状态等方面。

2、康复治疗计划:根据康复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支持等多种治疗手段。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将通过锻炼和运动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包括活动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4、作业治疗:作业治疗师将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自理、穿衣、洗漱等。包括认知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

5、言语治疗:言语治疗师将通过语言和沟通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言语能力和理解能力。言语治疗也包括吞咽功能训练。

6、中医康复技术: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的功能,促进机体自我修复和恢复,促进康复。包括针灸疗法、中药治疗、推拿按摩、气功养生、中医养生保健等。

7、心理支持:康复期间,患者和家人可能会面临情绪上的困扰和挑战,需要心理支持和辅导。

8、家庭支持:家人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家庭成员也可参与康复过程,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

春季中风的康复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和持续的支持,患者有望恢复部分或全部功能,重返社会,重新融入生活。 

 

责编:阎秀峰

审核:鲁菲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