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医医院:以中西医结合实现卒中康复效果最大化
“当翻身、抬脚这种简单的动作都完成不了时,那种无力感我至今难忘……”2025年11月13日下午,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举办了一场卒中病友交流会。现场,黄女士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一年半的时间,从突发入院住进ICU,到术后规范康复,再到如今可以完全自主地生活,她的故事引发现场阵阵掌声。
有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超过250万例,年死亡人数超过180万,幸存者中约有75%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发病一年内,卒中复发率为7.48%。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神经医学中心通过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辨证施治原则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经历:那种无力感至今难忘
2024年5月底,一场毫无征兆的突发头痛和呕吐,彻底打乱了黄女士的生活。
在医院神经外科进行系统检查后,黄女士被确诊为大脑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隙出血。万幸的是,医生们凭借专业判断,迅速为她安排了动脉瘤栓塞手术,从死神手里抢回了性命。
“术后我曾陷入短暂昏迷,在ICU清醒后连抬脚、翻身这些简单动作都费劲,那种无力感至今难忘。”黄女士回忆,如今能生活自理,得益于术后的康复治疗:医生为她量身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康复师一次次帮助她完成肢体训练、出院后严格按时服药、训练……能成为一名“卒中幸运儿”,黄女士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医护的感谢。
据统计,医院神经外科近一年收治的2000余名卒中患者,均接受了系统康复治疗,其中多数患者在出院时即可生活自理,部分患者甚至能重返工作岗位,康复有效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特色:岐黄智慧融入救治全周期
医院卒中患者康复有效率这么高,凭什么?

神经外科·NICU主任钟治军介绍,依托医院的深厚中医底蕴,神经医学中心在神经外科核心救治的基础上,将中医技术深度融入卒中救治各阶段,形成 “西医救急、中医固本”的中西医协同治疗模式,“从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到急性期的快速干预,再到恢复期的功能重建,乃至出院后的长期随访,这一条完整的中医药防治链条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地反馈。”
“在卒中急救的黄金期,耳部刮痧、耳尖放血等中医技术能快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为后续治疗打开关键窗口。”钟治军介绍,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肢体痉挛、麻木等症状也能通过针灸、艾灸、铜砭刮痧和平衡罐等中医特色疗法得到缓解和改善,“很多患者反馈,这些治疗不仅舒适,效果也是真真切切,大幅提升了康复信心。”
此外,体质辨识、耳穴探查等中医技术,还能更早识别出卒中高危人群,帮助市民防患于未然。
这条“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定制”的原则,有效促进了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恢复,极大程度上提升生活质量。
防治:卒中凶险但可防可控
脑卒中也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随着冬季气温降低,卒中的风险也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早诊早治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预后及降低致残率十分关键。
钟治军介绍,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比70%~80%,因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引发;出血性卒中约占20%。
医学上,常用“FAST原则”快速识别卒中症状:
F(面部),观察是否口角歪斜、双侧脸不对称;
A(肢体),检查单侧肢体是否乏力、无力;
S(语言),留意是否说话含糊不清;
T(时间),如果发现上述任何一项异常,立即就医,时间就是生命。
“卒中高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但近些年来30-40岁的年轻患者也日益增多。”钟治军强调,具备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需重点关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患者;有卒中家族史者;肥胖人群;长期吸烟、酗酒者;缺乏运动者。若同时存在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即为卒中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监测健康状况。
“预防卒中的关键在于‘早干预、早管理’。”钟治军提醒,市民可从以下几点预防:
1. 调整生活习惯,坚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减少血管负担;
2. 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需遵医嘱用药,避免因无症状而忽视治疗;
3. 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专项体检,可选择颈部血管彩超、CTA或MRA等检查,早期发现血管斑块或狭窄;
4. 针对血管狭窄70%以上等情况,及时通过支架植入、颈动脉内膜剥脱等方式干预,降低卒中风险。
钟治军提醒,卒中虽凶险,但通过科学预防、及时救治和规范康复,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危害。医院开通了全天候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将预诊断、分诊等环节前移至院前,可实现急救资源的快速调度。
责编:阎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