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聚力助力健康中国:打通“治病”到“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2025-11-18
浏览量:4957

2025年11月13日至15日,以“社区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首届社区发展(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社博会”)在成都举行。这场盛会不仅搭建起全球社区发展经验交流的桥梁,成为社区好成果、好技术集中展示的舞台,更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战略落地的一次生动实践。 

大健康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产业融合赛道,涉及知识普及、安全饮食、医疗健康、生物制药、体育健身、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刚需性和高增长潜力,同时也是社区服务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次社博会设置了8大展区与“银发乐活家园”“食韵烟火厨房”等16个社区生态场景案例。其中,养老健康监测设备、社区服务机器人等前沿产品集中亮相,为健康中国建设在社区层面的推进与落实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动力。

 应对老龄化与健康素养痛点: 

社区成为健康中国建设关键承载平台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在融合健康、医疗、养老、体育等资源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成为承载这些要素的重要平台。此前,据民政部门和全国老龄办发布《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倒逼健康服务模式创新。 

与此同时,2025年1月,国家卫健部门公布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最新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达到31.87%,比2023年提高2.17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幅。但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仍居35%~45%高位,涉及管理人群规模约5亿—6亿。除此之外,在安全、急救、科学健康观等六大健康素养维度中,传染病防治素养占比29.26%,慢性病防治素养占比32.77%,相对薄弱,继而也暴露出健康知识普及过程中存在的深层痛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博会集中展示的社区健康创新实践的新案例、新路径以及新技术,融合公益和市场力量,助力解决“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痛点,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适配的解决方案。 

丰富场景+优化场地: 

社区体育加速“15 分钟健身圈”建设 

《纲要》将“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列为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到2030年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首届社博会展示的社区体育实践,正加速这一目标的实现。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体育工作委员会以“搞活社区体育、服务全民健康”为宗旨,打造了一系列特色IP。城BA篮球赛事、即将启动的全国社区足球超级联赛,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竞技乐趣;太极拳线上线下展演吸引两万余人参与,健身瑜伽进社区活动覆盖17省份74站,13800余名爱好者参与。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体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介绍,针对“一老一小”重点人群,体育工作委员会还将陆续推出三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以及趣味亲子运动会等适宜项目,让体育助力全民健身的本质。 

在场地利用上,体育工委会推进嵌入式健身场地建设与存量空间再利用,有效缓解了场地冲突。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84.1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2.3亿平方米,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中国体育场地设施在普及和均等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标准化建设+人才双驱: 

社区健康服务升级有了“可复制范本” 

首届社博会期间,“健康中国-社区发展”圆桌会议提出的创新方案,为社区健康服务的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新范本。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的社区健康工作负责人李安表示,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与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联合发起“人民健康馆”标准化建设,预计在2026年初将在全国铺开,让健康服务落地社区。 

为解决项目落地难题,中国社区发展协会还创新性地提出“社区项目主理人+健康大使” 双轮驱动体系,主理人经完善培训考核后获岗位能力证书,进入协会人才库承接社区公益项目;健康大使由社区积极分子担任,协助组织社区健康公益活动。 

按照规划每个社区配备2名主理人,将构建起专业引领、群众参与的服务网络。“所谓的幸福民生就是从健康角度强调预防为先,通过健康活动、科普、养生等,帮助居民少生病或不生病,以健康状态支撑优质社区生活。”李安表示。据悉,针对当前健康领域标准不一的市场乱象,中国社区发展协会还将重点建立社区健康服务空间标准体系,规范行业发展。 

科技赋能精准预防: 

社区健康项目覆盖全人群,中国经验走向世界 

《纲要》强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本届博览会上,科技赋能的预防类项目成为亮点,契合了城乡社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作为本届社博会参展代表之一的深圳美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赋能社区心脏健康管理。其“心脏安全驿站”依托社区,为居民搭建“可早筛、可评估、可转诊、可追踪”的服务体系。居民在驿站可快速接受全面心脏检测,使用“心脏安全服务包”进行多项生理参数检测,数据经云端AI分析,几分钟生成风险等级报告,以“绿、黄、红”三色呈现健康风险并给出建议。“心脏安全行动家”项目于2020年启动,项目落地社区后,形成“筛查—转诊—康复”闭环管理。如今,“心脏安全驿站”在部分地区已形成社区预防服务标配,并向居民免费开放。 

广州市基准医疗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本届博览会健康板块重要的展商之一,针对肺部健康管理痛点,基准医疗公司推出肺结节精准筛查方案,采用“抽血检测+CT影像AI分析”的无创模式,精准识别肺结节恶性信号,定位高风险病灶,提高超早期肺癌检出比例,减少不必要手术。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国家IDT试点目录,未来计划落地社区与三甲医院。 

这两类项目覆盖全人群,展现科技在社区健康预防领域的深度应用。2024年美林医疗代表中国,与工信部门联合发起《心脏安全行动家国际标准》申请,获WHO推荐,预计2026年获批,中国经验将走向世界。基准医疗技术纳入国家试点,彰显了中国社区预防模式的专业价值与推广潜力,充分体现了科学为民所用。 

当健康驿站成为社区标配,当健身运动覆盖社区全年龄段居民,当养老服务触手可及,当精准筛查走进基层,社区正从“生活空间”升级为“健康家园”。首届社区发展(国际)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社区大健康的现有成果,更搭建了政策落地与实践创新的桥梁。未来,社区将持续释放健康活力,整合更多专业技术资源,为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让“健康中国”的蓝图在基层绽放光彩。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