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做全麻,安全吗?麻醉医生告诉你科学真相

2025-10-16
作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麻醉科 金哲浩
浏览量:4713

越来越多的孩子因手术或检查需要全身麻醉家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影响大脑发育”“会不会醒不过来”。这篇文章用通俗语言解释:全身麻醉是什么、为什么安全、术前该怎么配合、术后如何照护,并用高质量临床研究给出最核心的答案,帮助家长做出知情、安心的决定。

1. 什么是“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由专业麻醉科医生在手术室实施的医学过程,使孩子在可控、可逆的睡眠样状态下不痛、不动、不记,同时通过持续监测和生命支持保障安全。监测通常包括:心电、血压、呼吸/血氧、体温、麻醉深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等;必要时追加有创监测。整个过程由麻醉医生全程守护与调控。

f68792af-0e28-4b4a-a5dc-8ee71c1823c4.png 

2. 什么时候需要全身麻醉

· 手术需要完全镇痛与固定体位(如腹部、胸部、泌尿、耳鼻喉、骨科等)。

· 某些检查/治疗需要绝对配合与静止(如部分影像学、介入或内镜等)。

· 局麻/镇静不足以保证安全与效果时,由麻醉医生评估后选择全麻。

3. 为什么说“规范下的儿童全麻是安全的”

3.1 三道安全护栏

1)专业团队:具有资质的麻醉医生与护理团队,熟悉儿童气道与药理学特点。
2)标准流程:术前评估与风险分级、知情沟通、禁食管理、围术期感染与低体温预防等。
3)全程监护:连续生命体征监测,随时处理血压、呼吸道、体温与体液平衡等问题。

3.2 关于“脑发育”的权威证据

· GAS 随机对照试验:婴儿接受1小时全麻,与清醒区域麻醉相比,5岁神经发育结局无差异

· PANDA 同胞配对研究单次3岁前全麻与未麻醉同胞相比,IQ与多领域认知无显著差异

· MASK 研究:提示多次或较长时间暴露可能关联细微特定功能差异,但单次短时暴露总体未见不良影响

· 监管提示:药监机构提醒反复或长时间(如>3小时)暴露应谨慎,需医患充分权衡、个体化决策

结论:权威人群研究显示,单次、短时间的儿童全麻总体安全可靠;若需多次或长时手术,麻醉医生会与家长充分沟通,综合手术必要性与时机来降低累积暴露风险。

4. 家长最关心的10问10答

Q1:会不会“醒不过来”?
规范条件下极其罕见。手术期间有完整监测与复苏准备,麻醉结束后在复苏区观察稳定再转出。

Q2:会伤害大脑吗?
单次短时暴露目前未见智力或总体认知受损的证据。多次或长时暴露需个体化评估与计划分期

Q3:术前为什么要“禁食”?
为避免麻醉状态下食物/液体反流误吸进入肺部。多数指南建议:清饮2小时、母乳4小时、配方奶或固体6小时(以医院医嘱为准)

Q4:感冒、咳嗽能否按期手术?
上呼吸道感染会显著增加气道并发症风险,多数情况建议延期,由麻醉医生综合症状、手术紧急度评估决策。

Q5:术后会不会很痛?
不会“硬扛”。麻醉团队会制定多模式镇痛方案(按体重/年龄个体化),兼顾舒适与安全,减少恶心、躁动等风险。

Q6:苏醒期躁动正常吗?
部分学龄前儿童可能出现短暂烦躁/哭闹,通常几分钟至十余分钟缓解。保持安抚、减少噪音、按需镇痛可显著降低发生率。

Q7:会不会恶心呕吐?
属于常见可控不适症状。麻醉医生会采取预防+治疗策略;术后患儿需按指导少量多次饮水与进食,逐步过渡。

Q8:插管会不会伤嗓子?
少数孩子术后1–2天有轻度喉咙不适或嘶哑,多可自愈。若出现持续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或发热,应及时就医。

Q9:早产儿/低龄婴儿更危险吗?
这类患儿个体差异大,会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更严格监测与复苏准备;麻醉医生会与外科/儿科共同制定最佳时机与方案。

Q10:局麻是不是一定比全麻安全?
要看部位、时长、配合度与总体风险。有些手术在局麻下反而更痛更动,会增加手术风险;由麻醉医生权衡选择更安全的方案。

5. 手术前家长该做什么(重要!)

1. 如实告知:既往疾病、用药过敏、早产史、既往麻醉/手术经历。

2. 按时禁食:遵医嘱执行“2-4-6”原则;清饮可在术前2小时内适量饮用(以院内指引为准)

3. 感冒/发热/咳嗽:提前联系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延期

4. 按医嘱停/用药:如感冒药、止咳药、保健品等,避免自行加减。

5. 携带资料:既往检查、疫苗与疾病史、过敏卡等。

6. 陪护安抚:术前与孩子练习深呼吸、讲“去太空睡个觉”的故事,减轻焦虑。

5c18f092-bc9d-4ed6-aab2-c2109d5c7cc4.png 

6. 手术当天会经历什么

接诊与评估 → 进入手术室 → 建立监护与静脉通道 → 麻醉入睡 → 手术监护 → 术后复苏与出室。

· 接诊与评估:再次核对身份、禁食时间、既往史与同意书。

· 进入手术室:连接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或其他安全途径),逐步入睡。

· 手术进行:麻醉医生始终在场,根据生命体征调控麻醉深度与液体、体温管理等。

· 苏醒与复苏:手术结束,停止麻醉并在复苏区持续监测;达到转出标准后回病房或日间病房。

7. 术后回家怎么照护

· 当天可能嗜睡、轻微恶心;按医嘱少量多次喝水,逐步进食。

· 保持安静、清洁、体温适中;避免剧烈活动。

· 警示信号(需及时就医):持续呕吐、呼吸急促/发绀、发热不退、抽搐、异常嗜睡或烦躁、手术部位异常出血/渗液

5cd68e7b-5d6a-4fa7-bce4-a0f3bf740e46.png 

8. 与麻醉医生沟通清单(打印收藏)

· 孩子年龄/体重/早产史/慢病与过敏

· 本次手术方式与预计时长

· 麻醉方式的利弊与备选方案

· 术中监测与术后镇痛具体安排

· 禁食时间与感冒时是否延期

· 术后恶心、躁动、喉咙不适的预防与处理

· 分次手术缩短麻醉时长的可行性(多次或长时手术时尤需讨论)

9. 关键信息小结

· 规范条件下,单次短时间儿童全麻总体安全多次/长时暴露需个体化权衡

· 严格执行禁食、如实告知病史与过敏、配合术后照护,是家长能做的最大“增益项”

· 有任何疑问,提前与麻醉医生沟通,比在网络上“自我吓唬”更重要。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