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肠道健康的守护者
有益菌(益生菌) 、中性菌和有害菌等庞大的微生物群寄居并生长于人体的胃肠道中,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其中“肠道卫士”——益生菌,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被定义为活的共生微生物,可以给宿主带来健康益处。肠道菌群在人类整个生命周期内是动态变化的,且其生命演进过程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主要内在因素。与成人相比,婴儿具有复杂且高度个性化的肠道菌群,3岁以后儿童逐渐形成稳定的肠道结构,成年人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与年龄呈正相关,40岁后趋于稳定。老年人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一些有益菌,如阿克曼菌(Akkermansia)、双歧杆菌等丰度降低,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及其相关菌属的多样性和组成受年龄影响较大。此外,长寿老人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双歧杆菌丰度均高于普通老年人。益生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维护肠道健康,包括但不限于:
1.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和其所生活的肠道环境共同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1],正常生理状态下,益生菌可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促进食物消化与脂肪代谢、维持上皮细胞功能、调节肠道内环境稳态和促进血管生成、抑制有害菌和中性菌的过度生长繁殖,促进人体各系统间的平衡。通过口服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从而抑制病原菌生长,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2][3],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的特征之一是稳定性,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内环境紊乱, 致使益生菌总量减少而引起一系列急性和慢性疾病[4],益生菌主要是通过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营养竞争、占位以及产生细菌素等方式改变肠道菌群,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保持肠道内的菌群平衡,维护肠道的健康环境。所以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抵抗由肠道病原菌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意义重大[1]。
2.促进消化、吸收、代谢
肠道菌群通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内脏高敏感性和调控胃肠道动力改善消化道的症状[3]。其中益生菌可以帮助肠道进行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益生菌通过合成消化酶,与机体自身合成的消化酶一起进行胃肠道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并且可刺激身体分泌消化酶,从而提高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通过调节机体肠道菌群的结构从而影响肠道菌群的代谢以改善疾病症状。有研究表明,部分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也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益生菌则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抑制肝细胞炎症病理损伤,进而改善肝功能、糖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6] 。还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炎症和代谢紊乱之间紧密相关。肠道内菌群的代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宿主机体的物质代谢、 营养水平、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主要是通过产生一些活性信号分子影响宿主代谢,如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就是是由肠道细菌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不光给给肠道上皮细胞供能,还影响脂肪细胞及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血脂的代谢,其他细菌成分,如肽聚糖,则可以通过与核苷酸结合的寡聚化域蛋白 2 受体(NOD2)结合,来控制胰岛素抵抗和防止肥胖的发作。还有一些肠道细菌的代谢物则通过调节肠道自身的内分泌,来影响葡萄糖水平[7]。肠道菌群同时参与宿主能量代谢、多糖代谢、胆汁酸和类固醇代谢等过程,伴随着肠道菌群种类、数量的变化宿主血压发生变化,肠道菌群稳态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比例,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或通过介导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分泌,进而改善机体免疫、炎症等,从而发挥降压作用[8]。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增强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还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长、增加有益菌数量,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减少脂肪的合成和沉积,对血糖、血脂及血压的调节预防和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9]。
3.降低肠道炎症风险:当然,肠道细菌与宿主共生,其依赖人体肠道适宜的环境,吸收肠道内适合的营养物质而生存,同时帮助机体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而且肠道菌群给肠道上皮细胞提供的条件可以保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调节免疫应答,改善免疫力,防止致病菌的突破肠道屏障入血。当肠道受到外源性、内源性及医源性等各种因素影响时,超出肠道菌群调节能力,会引起菌群失衡,影响代谢、免疫功能异常,破坏肠道内的无氧环境,肠道上皮代谢异常,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出现问题,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致病菌突破肠道屏障入血引发局部甚至全身炎性反应[10]。益生菌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的能力,有助于减少肠道炎症的发生,维护肠道健康。
4提高人体免疫力:肠道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们在肠道上皮细胞上紧密排列,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壁垒,我们称之为生物免疫屏障,是我们肠道内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可以防止致病菌的突破,降低肠道的感染的发生,不光如此,益生菌促进营养物的消化吸收,保证机体正常的代谢,从而能够调节系统免疫力,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益生菌还有别的办法,也可以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维持我们的身体健康。比如益生菌本身的结构成分-肽聚糖,就可以作为抗原直接发挥攻击作用,帮助我们练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它们主要是能增强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和NK细胞的活性[11],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进而保证各系统安全的进行紧密的分工合作。
5.缓解便秘问题:便秘让各个年龄段的人痛苦不已,便秘的人群通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衡,益生菌有助于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内的神经系统,还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脑肠轴,进而改善肠道的运动节律,恢复肠道的排便功能,让大便顺畅的排除。同时肠道菌群还可以在结肠代谢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及胆汁酸等代谢产物,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运转时间,促进粪便的排出,改善便秘症状。
另外益生菌在治疗或防治或改善变异性鼻炎、肺炎、肥胖、睡眠、骨代谢、精神分裂症、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也有相关的研究。益生菌还对情绪和心理健康、过敏风险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它们通过肠-脑轴调节情绪和心理健康,也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减少过敏和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肠道菌群的失衡与人体免疫和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及补充益生菌等是调节肠道菌群的主要途径。
膳食中营养物质的类型与摄入量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重要因素。摄入全谷物或富含麦麸谷物的人群显示出较高的肠道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并伴随着拟杆菌门水平降低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水平的提升。长期以加工食物及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增加肠道中厚壁菌门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物种的丰度。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多糖降解细菌(如普拉梭菌、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thetaiotaomicron)等)呈正相,并与短链脂肪酸、多糖等营养代谢通路的富集相关,也与致病共生菌的减少相关。比如地中海膳食就与肠道菌群及菌群代谢产物的变化相关。抗生素和药物使用、压力和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因素(比如运动、生活习惯、睡眠等)等因素也会影响肠道菌群。因此,人体肠道菌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多样性、组成及微生态系统是由膳食、种族、地理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5]。
此外,益生菌如何使用,需要特别注意。首先,益生菌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应使用冷水或温开水送服,避免使用沸水冲服。其次,益生菌最好在饭后20分钟左右服用,此时胃内食物可以中和胃酸,让益生菌更顺利进入小肠发挥其功效。最后,如果与抗生素合用,最好间隔两小时以上,以避免抗生素对益生菌的活性产生不利影响。
益生菌在正常用药时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但是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轻度的腹胀、胃部不适等。对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的患者,摄入益生菌有增加感染风险。所以在服用益生菌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专家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益生菌品种和剂量。
总的来说,益生菌作为“肠道卫士”,在维护肠道健康、促进营养消化、吸收、代谢、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益生菌,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肠道健康,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鼠李糖乳杆菌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袁辉;聂国明;柯婕婕;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8-11-28
[2]朱金惠,王玲,陶金华等.基于“肠-肾”轴理论的肠道微生态影响慢性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干预治疗[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0(10):154-1061
[3]张悦怡,刘田园,王钐等.肠道菌群对骨代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12):1813-1818
[4]周丽免,赵雯,刘伟贤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3,23(8):417-426
[5]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J/OL].中国食品学报.1-9
[6]张修举,郭瑞,张引强等.益生菌联合水飞蓟宾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糖脂代谢指标、肝功能及炎症因子改善作用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3.51(2):206-209
[7]蔡淑珍,梁婷婷,张菊梅等.基于肠道微生态改善的益生菌抗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23, 63(1): 59–75
[8]李甜,蔡晓月,王娟,等.基于肠道菌群的中医药干预高血压病研究进展[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22,11 ( 4) : 149-152.
[9]姜金池,顾敏雯,苏印等.益生菌对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缓解作用及机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4年第43卷第4期.
[10]魏康,姜宁宁,申意伟.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机制探讨及相关治疗[J].重庆医学,2022,51(11):1963-1967
[11]不同营养补剂对运动员免疫能力和力量素质的影响 李杨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