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婴幼儿的“隐形杀手”
盛夏时节,本应是宝宝们尽情玩耍的季节,但近期许多家长发现孩子频繁出现咳嗽、喘息症状,尤其是婴幼儿,医院儿科门诊也迎来了呼吸道疾病的高峰。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导致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原体,尤其在冬春季高发。然而,随着病毒变异和环境变化,近年来RSV感染呈现全年散发趋势。本文将带您了解RSV的防治知识,帮助宝宝远离喘息困扰。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堪称全球 5 岁以下儿童呼吸道健康的 “隐形威胁”,是导致这一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其带来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视。一组触目惊心的统计数据更能凸显其严重性:在每 50 例 5 岁以下儿童的全因死亡病例中,就有 1 例的根源是 RSV 感染。这一数据清晰地揭示了 RSV 对儿童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属于肺炎病毒科,其表面覆盖的融合蛋白(F蛋白)和黏附蛋白(G蛋白)是感染的关键。病毒直径仅120-300纳米,可通过飞沫、气溶胶和接触污染物传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流行态势与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具体来看:在北半球国家,RSV 主要于每年 11 月至次年 2 月的冬春季形成流行高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则呈现出不同特点,在潮湿的雨季,其感染率会出现明显上升。就我国而言,南北方的 RSV 流行情况存在差异:北方地区的流行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即 10 月至次年 3 月,其中 11 - 12 月为流行高峰。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RSV 的流行强度显著减弱;而疫情过后,不仅国外,我国部分城市也出现了 RSV 在夏季流行的高峰。
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哪些症状呢?
典型症状分阶段表现:
初期(1 - 3 天):会出现鼻塞、流鼻涕、发低烧(体温大概 38℃)等症状,和普通感冒的症状很像,难以辨别。
进展期(3 - 6 天):咳嗽变得更厉害,喘气时声音明显,呼吸也变快了(婴儿每分钟超过 50 次),可能会出现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的情况,也就是三凹征,这一时期主要以咳嗽及气喘为主要症状。
高峰期(6 - 8 天):会有缺氧的表现,比如嘴唇发紫、烦躁哭闹,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衰竭。
恢复期(8 - 14 天):咳嗽会持续一段时间,有些孩子还会留下反复喘气的问题。
不同年龄的表现:
6 个月以下的婴儿:呼吸急促(每分钟超过 50 次),吃奶费劲,精神不好,容易发展成肺炎。
2 岁以上的儿童:主要是咳嗽、嗓子哑,少数会得中耳炎或支气管炎。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尤其对 2 岁以下婴幼儿、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等)的儿童威胁较大。以下是笔者针对儿童 RSV 的详细防护建议:
一、日常基础防护措施:
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家长和接触儿童的照料者需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 20 秒,尤其在接触儿童前、更换尿布后、擤鼻涕后、处理食物前后。若没有洗手条件,可使用含酒精(≥60%)的免洗洗手液。避免让儿童用未清洁的手触摸眼、鼻、口。避免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商场、医院候诊区等),尤其在 RSV 流行季节(通常为秋冬季节,部分地区春季也可能高发)。
若家中有人出现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需立即与儿童隔离,佩戴口罩并单独居住,直至症状完全消失。不亲吻婴幼儿的手、脸和嘴,避免飞沫或接触传播。
定期清洁儿童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玩具、奶瓶、门把手、婴儿床栏杆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或 75% 酒精擦拭消毒。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浓度。
二、针对高风险儿童的强化防护
高风险儿童包括:早产儿(尤其胎龄<35 周)、2 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慢性肺疾病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等。
严格限制访客: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访客需确认健康状况,且接触前必须彻底洗手、佩戴口罩。避免接触吸烟环境:二手烟会损伤儿童呼吸道黏膜,增加 RSV 感染后重症风险,需确保儿童生活环境完全无烟。可以接种 RSV 预防药物:目前全球已经有两种专门对付 RSV 病毒的 “单克隆抗体” 药物上市了,一个叫帕利珠单克隆抗体,另一个叫 Nirsevimab。这两种药都是给小宝宝用的,包括新生儿、小婴儿,以及 24 个月以下(也就是两岁以内)、免疫力比较弱的宝宝。不过在咱们国内,目前只有 Nirsevimab 这一种获批上市。简单说,这种药的作用原理就像 “精准导弹”—— 专门瞄准 RSV 病毒表面的 “融合蛋白(F 蛋白)” 还没开始 “攻击” 人体细胞时的状态(也就是 “融合前构象”),能牢牢盯住病毒不让它作乱。而且它在宝宝身体里能 “待” 很久,不用频繁用药。最关键的是,它能保护宝宝在整个 RSV 病毒高发的季节里,减少因为 RSV 感染生病甚至住院的情况。2022 年的时候,Nirsevimab 成了全球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能给大多数宝宝用的 “单剂次预防药”—— 打一针就能起作用。不管是足月出生的健康宝宝、早产宝宝,还是有基础疾病的宝宝,都在适用范围内。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在 RSV 病毒流行季来临前给宝宝接种,就能降低重症感染的风险。
三、儿童自身健康管理
合理喂养:6 个月以内婴儿坚持纯母乳喂养,母乳中的抗体可增强婴儿抵抗力;添加辅食后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量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 A、C)。
保证充足睡眠:根据年龄调整睡眠时间(如 1-2 岁儿童每天需 11-14 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度户外活动:天气良好时带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呼吸道适应能力,但需避免去人群密集处。
若儿童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病,需积极治疗并定期复诊,控制病情稳定,减少 RSV 感染后的并发症风险。
四、识别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RSV 感染后初期症状类似普通感冒(流涕、鼻塞、咳嗽、低热),但婴幼儿可能迅速进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如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
1、高烧不退(体温超过 38.5℃)或者体温不升高,精神差;
2、呼吸频率不正常,有明显加快或者呼吸声很粗(婴儿每分钟超过 50 次,幼儿每分钟超过 40 次);
3、嘴唇发紫、鼻翼扇动、胸壁凹陷;
4、尿量减少(这可能是脱水的表现)或者不愿意吃东西。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虽可怕,但通过科学认知和规范防护,其危害可大幅降低。家长需牢记:勤洗手、少聚集、早识别、准干预。当孩子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危险信号时,务必在“黄金1小时”内就医。RSV 防护的核心是减少接触、清洁消毒、保护高风险儿童。家长需提高警惕,尤其在流行季加强日常防护,同时关注儿童健康状态,早发现、早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及重症风险。随着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的普及,我们有信心将RSV对婴幼儿的威胁降至最低,为每一个小生命筑牢健康防线!
【参考文献】
[1]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等.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临床儿科杂志,2024,42(1):1-14.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及预防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42):3867-3888.
[3]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等.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4,39(10):72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