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返流病:沉默的酸反流,你的身体正在发出求救信号

2025-07-23
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消化内科 战蓉蓉
浏览量:4538

> 一位45岁男性患者走进诊室,眉头紧锁,声音低沉:“医生,我胸口烧得慌,特别是晚上躺下时,喉咙里总感觉酸酸的,有时还会咳嗽…这情况反反复复快一年了。”

胃食管返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一个在消化科诊室里被频繁提及的名字。作为主治医师,我深知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长期困扰远不止是烧心反酸那么简单。它悄然侵蚀着食管的健康防线,若置之不理,更可能酿成令人忧心的后果。

GERD的核心问题在于胃内容物(主要是胃酸)异常反流至食管。健康状态下,食管与胃连接处存在一道重要的“单向阀门”——食管下括约肌(LES)。它如同一道精密的闸门,在我们吞咽时打开允许食物通过,随即紧密关闭,防止胃酸倒流。

当这道闸门功能失常(松弛、压力不足)或胃内压力过高(如饱餐、肥胖、妊娠),胃酸便趁机“逆流而上”,灼烧缺乏保护的食管黏膜,引发一系列症状和潜在损伤。

GERD的表现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多样:

典型症状(食管相关):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烧心(胸骨后烧灼感)和反流(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涌动的感觉)。这些症状常在餐后、弯腰、平躺时加剧。

不典型症状(食管外表现): 常被忽视,却可能成为GERD的首发或唯一信号。

       慢性咳嗽: 反流物刺激咽喉或误吸入气管引发,常为干咳,夜间或餐后多发。

       咽喉症状: 持续性清嗓、咽喉异物感(癔球感)、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反流性咽喉炎)。

       胸痛: 需与心绞痛鉴别,表现为非心源性胸痛,可能非常剧烈。

       哮喘样症状: 反流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尤其在夜间。

   警报症状(需高度警惕,立即就医):

       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 可能提示食管狭窄或癌变。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呕血或黑便(柏油样便): 提示消化道出血。

       贫血。

GERD绝非仅仅带来不适,其潜在的并发症不容小觑:

   反流性食管炎: 胃酸反复刺激导致食管黏膜破损、糜烂甚至溃疡,内镜下可见明确炎症改变。

   食管狭窄: 长期炎症引起食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瘢痕挛缩,导致管腔狭窄,出现吞咽困难。

   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最具癌变潜能的并发症。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在长期酸损伤下,被耐酸的柱状上皮替代(肠化生)。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

   食管腺癌风险增加: 长期未经控制的GERD,特别是合并巴雷特食管时,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诊断GERD,我们并非仅凭症状“一锤定音”:

   症状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是基石,尤其关注典型症状特点、频率、诱发缓解因素及食管外表现。经验性抑酸治疗有效是重要的支持证据。

   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 诊断GERD及其并发症(食管炎、巴雷特食管、狭窄)的金标准。 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取活检明确病理(尤其对筛查巴雷特食管至关重要)。

   食管反流监测(24小时/48小时/96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 当症状不典型、内镜阴性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此检查可客观量化酸反流和非酸反流事件,明确反流与症状的关联性。

   食管测压: 评估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主要用于术前评估(如抗反流手术)或排除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

战胜GERD,是一场需要生活方式调整与医学干预并重的持久战:

   基石:生活方式调整 - 这绝非老生常谈!

       减轻体重(如超重/肥胖): 腹部脂肪增加腹压,是GERD的重要诱因。

       饮食管理: 避免高脂、油炸、辛辣、酸性(柑橘、番茄)、巧克力、薄荷、咖啡、浓茶、碳酸饮料;避免过饱,尤其睡前2-3小时禁食。

       戒烟限酒: 尼古丁和酒精均显著松弛LES。

       抬高床头(非仅垫高枕头): 利用重力减少夜间反流,建议垫高床头约15-20厘米。

       避免紧身衣物及增加腹压动作(如长时间弯腰、用力排便)。

   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是核心

       质子泵抑制剂(PPI): 一线首选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通过强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膜愈合、缓解症状。通常需足量(标准剂量)、足疗程(初始4-8周),维持治疗视病情需要。

       H2受体拮抗剂(H2RA): (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抑酸作用弱于PPI,适用于轻症或夜间酸突破的辅助治疗。

       黏膜保护剂: (如铝碳酸镁、硫糖铝)可中和胃酸、吸附胆汁、保护黏膜,作为辅助用药缓解症状。

       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能对伴有胃排空延缓的患者有一定帮助,但通常不作为主要治疗。

   内镜治疗: 适用于部分严格筛选的患者(如不愿长期服药、药物疗效不佳但有手术禁忌),如射频消融术(治疗巴雷特食管)、内镜下抗反流治疗(如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TIF)等,需专业评估。

   外科手术: 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Nissen或Toupet手术) 是经典抗反流手术,通过重建胃底包绕食管下段增强抗反流屏障。适用于:

       年轻、需长期大剂量药物治疗者。

       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者。

       存在明显疝气(如大的食管裂孔疝)需手术修补者。

       有并发症(如巴雷特食管)需严格控制反流者。

    手术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和禁忌症。

GERD的管理需个体化、长期化:

   按需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出现症状时服药,缓解后停药。

   间歇治疗: 在症状反复时进行一个短疗程(如2-4周)的PPI治疗。

   长期维持治疗: 对于重度食管炎、症状顽固、有并发症(如巴雷特食管)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的PPI维持症状缓解和黏膜愈合,预防并发症。需定期评估药物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如低镁血症、骨折风险、微量营养素吸收影响等)。

   巴雷特食管的监测: 一旦确诊,必须根据病理结果(有无异型增生及程度)制定严格的内镜监测随访计划(如每3-5年、每6-12个月或更频繁),以期早期发现癌变。

---

特别提醒:出现以下任何一项警示症状,请务必及时就医!

> 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

> 不明原因体重明显下降

> 呕血或反复排出黑色柏油样大便

> 持续性呕吐

> 正规药物治疗4-8周后症状无改善

胃食管返流病虽普遍,却非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它如同一条沉默的河流,表面波澜不惊,却在悄然冲刷着健康之岸。当烧心的火苗在胸中燃起,当夜间的咳嗽扰乱安眠,当喉咙的异物感挥之不去——这些信号不容忽视。

理解疾病本质,坚持科学治疗,改变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对食管最坚实的守护。

那些在诊室中饱受反酸困扰的患者,他们紧锁的眉头和反复的疑问,正是我们持续科普的动力。每一次耐心的解释,每一条精准的建议,都可能成为患者回归健康生活的转折点。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