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重,让你"瘦"益匪浅
烧烤配小啤酒,体重蹭蹭往上走;
奶茶加小蛋糕,裤腰悄悄在哀嚎。
熬夜追剧躺平,肚子圆得像汤圆;
一照镜子吓一跳:这谁家的小胖包!
有没有发现身边的胖子越来越多了?近年来,社会节奏加快,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如脱缰野马般迅速攀升,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不容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超过50%的成年居民正面临着超重或肥胖的困扰。
肥胖,绝非仅仅是身材走样、影响美观这么简单,它就像一个无形的健康杀手,全方位地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一、肥胖界的门槛是什么?
肥胖,从本质上来说,是指人体脂肪出现过度累积或者分布异常的状况。在临床诊断中,医生们常常借助BMI(体重指数)这一工具来进行初步评估。
BMI的计算公式并不复杂,即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一般来说,当BMI处于18.5-24这个区间时,属于正常范围;若BMI大于等于24,则被定义为超重;而当BMI大于等于28时,就意味着已经步入了肥胖的行列。不过,需要明确的是,BMI仅仅是一个初步判断的指标,要实现专业的肥胖评判,还需要借助腰围、臀围、腰臀比等更多维度的数据。
有一种特殊情况不容忽视,即便体重指数处于正常范围,但脂肪却大量堆积在腹部,形成了所谓的腹型肥胖,也就是中心性肥胖。对于女性而言,如果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0厘米,同样会被判定为肥胖。
二、我是咋胖起来的?
肥胖,从分类角度来看,主要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而在临床实践中,原发性肥胖更为常见。继发性肥胖,往往是由某些疾病所引发的。
原发性肥胖的形成,主要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摄入的能量过多,而消耗的能量过少,就会导致能量出现正平衡,多余的能量便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久而久之,肥胖便悄然降临。
除此之外,睡眠质量不佳、长期吸烟、心理压力过大以及遗传因素等,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体重产生影响。比如,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导致食欲增加、代谢减缓;而心理压力过大时,一些人会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情绪,这无疑也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三、双管齐下,饮食运动筑根基
生活方式中的饮食和运动,是所有减肥方法的基石。无论最终选择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饮食管理都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合理搭配饮食
在日常减肥过程中,合理搭配饮食、优化饮食结构至关重要。建议大家多吃蔬菜等能量密度较低的食物,这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增加饱腹感,同时热量相对较低,有助于控制能量摄入。粗粮,如玉米、燕麦、糙米等,应作为主食的优先选择。粗粮不仅饱腹感强,而且消化吸收相对较慢,能够让我们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感到饥饿,从而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将粗粮与蔬菜巧妙搭配,再适量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又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于身体的成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如果肥胖朋友想要更加科学、精准地控制饮食,建议前往正规医院营养科就诊,由专业的营养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二)配合适当运动
合理饮食的同时,必须配合一定强度的运动,才能在减少能量摄入的同时,将体内多余的能量代谢出去。建议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以有氧运动为主,搭配适量的抗阻训练。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耐力,同时有效燃烧脂肪;抗阻训练,如俯卧撑、哑铃训练、引体向上、深蹲等,则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的能量。
运动强度的选择应以中等强度为宜,运动时感觉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仍能够进行较为流畅的对话,而不至于感到气喘吁吁。在运动频率方面,推荐一周进行3-7次有氧运动,2-3次抗阻训练(抗阻训练建议隔天进行,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在减重期间,每周运动时间至少应达到150分钟以上,平均每天45-60分钟;进入减重维持期后,每周至少要进行200-300分钟的中等体力活动,平均每天60-90分钟。对于那些患有合并症的肥胖患者,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性,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降低运动强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因运动过度而对身体造成损伤。
四、药物辅助,精准选择助减重
对于那些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仍无法有效控制体重的患者,可以考虑借助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一)奥利司他
奥利司他是一种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它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脂肪的分解和吸收,从而使身体摄入的能量减少,促进能量负平衡,达到减重的效果。然而,使用奥利司他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胀气、大便次数增多、脂肪泻等。其减重效果相对有限,平均减重幅度在2.8%-4.8%之间。而且,长期应用奥利司他可能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缺乏,因此在用药期间,可能需要适当补充这些维生素。
(二)肠促胰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贝那鲁肽等,它们主要通过调节肠道激素来调节胰岛素及胰高糖素的分泌,同时还能够抑制胃肠道蠕动和胃液分泌,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此外,还具有一定的中枢食欲抑制作用。肠促胰素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减重效果最为显著的一类药物。另外,最近在国内获批的替尔泊肽,通过“双管齐下”的机制,减重效果优于其他肠促胰素类药物。如果希望通过药物辅助的方式实现减重目标,建议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全面评估,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五、手术干预,特殊情况破困局
当肥胖问题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且其他减肥方法效果不佳时,减重手术或许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减重手术有多种方法,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切除部分胃,通过缩小胃的容积,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另一种方法则更为复杂,不仅缩小胃的容积,还会旷置部分肠道,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进一步增强减重效果。如果不想挨这一刀(其实微创手术就可以完成),还可以通过胃镜实施近乎无创的减重方法。常见的方式有:胃内水球,即将一个注水硅胶球放入胃内,占据空间,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量;以及胃转流支架置入: 在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放置特殊支架,让食物“绕道”部分小肠,减少热量和营养吸收。这些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可以短期(数月)内减重。
对于单纯性肥胖且不存在代谢性问题(如糖尿病、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的患者,当BMI超过32.5时,医生通常会推荐考虑手术治疗。而对于那些因肥胖导致向心型肥胖,并且患有糖尿病,且通过药物控制血糖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当BMI超过27.5时,就可以通过手术来减轻体重。手术不仅能够使体重恢复正常,还能快速缓解或逆转糖尿病病情。临床实践发现,对于糖尿病病程在五年以内的患者,手术后有95%以上的人能够得到完全逆转,回归正常状态;病程在5-10年之间的患者,约80%可以恢复正常;即使病程在10-15年的患者,仍有70%有机会回归正常状态。
减肥最痛苦的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我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