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多久可以接种疫苗?

2025-07-17
作者:晋州市人民医院 儿科 梁卫娜
浏览量:4306

1752716479569.jpg

临床上经碰见到家属这么问道:“每次准备给孩子打预防针时,孩子就莫名其妙感冒了,感冒期间能给孩子打预防针吗?或者感冒后多久可以给孩子打预防针呢?”首先,需要跟大家肯定的是,感冒期间的绝对不能给宝宝打预防针的。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感冒后不建议接种疫苗吗?那么,感冒后究竟多久才能接种疫苗呢?

 图片1.png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预防接种。

所谓的预防接种就是把疫苗(也就是用人工培育,并且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等)接种在健康的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能产生抗体,从而获得特异性的免疫。比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种痘预防天花等等。

而预防接种的原理,就是通过接种抗原,来刺激机体,使宝宝的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来对付细菌、病毒等。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宝宝的身体出现了某些特殊的情况,那就不适合再继续接种了,我们称这种情况为 “禁忌症 ” 。由于每种疫苗,所含抗原不同,禁忌症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我们说的禁忌症一般分为两大类:第 一类属于暂时禁忌症:比如早产儿、难产儿,正在发热或患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儿童(也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情况) 。这些宝宝可以在疾病康复后,再进行适时补种。第二类属于绝对禁忌症:如果我们的宝宝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严重过敏体质,就属于“绝对禁忌证”,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的反应,甚至危会及生命,所以绝对绝对不可接种疫苗。

疫苗的注射也会出现一些正常和不正常的反应。正常反应:局部反应,比如轻微的疼痛和肿胀。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的屁股上可能出现硬结,就是局部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疫苗接种后的全身反应,比如周身不适和发热,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全身还是局部的正常反应,一般都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但是如果宝宝出现高热,我们可以给其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此期间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异常反应:比如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此外如若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合适的脱敏药。如若遇到过敏性休克、晕针等,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者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如若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等。此时一般医生应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了解了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后,我们接下来了解下为什么感冒期间不建议接种疫苗。

感冒期间不建议打预防针,主要是因为此时人体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细菌等进行激烈的抗争,此时如若进行疫苗接种,则可能影响疫苗效果,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比如过敏、发热、加重原有疾病等等。此外,原有的感冒症状(如咳嗽、发热)可能掩盖疫苗带来的副作用,影响医护的判断,同时给处理增加难度。

1.影响疫苗的效果

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的机体产生抗体,从而预防疾病。而病毒、细菌入侵后,免疫系统会集中力量清除病毒、细菌等。此时,人体免疫力比较低下,此时进行疫苗接种,疫苗中的抗原可能没办法被有效识别出来,导致抗体生成减少,从而降低疫苗的保护效果。

2.免疫应答可能失衡

疫接种的苗通过模拟病原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细胞。疾病时免疫系统已经处于被激活的状态,有可能会对疫苗成分产生强烈的反应,引发过敏、乏力、高热等不适。

3.症状混淆,又难以区分病因

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如肌肉酸痛、低热、乏力等等。如若此时疾病未愈,这些症状可能与原有疾病产生叠加效应,这会造成医务的混淆,使得医生难以判断当前的症状是由疫苗引起的还是由感冒本身引起的,因此就可能延误病情的治疗。

4.不利于身体恢复

疾病期间,身体需要集中力量去对抗侵入的细菌或病毒等。此时进行疫苗接种,身体还需要同时去应对疫苗所带来的挑战,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特殊人群风险更高

1.老人和儿童

众而周知,老人和儿童的免疫系统比较弱,疾病时进行疫苗的接种,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身体免疫力,甚至会诱发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

2.患慢性病的患者

比如糖尿病、哮喘、老慢支等的慢性病患者,疾病期间免疫力低下,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原有的基础疾病。

具体疫苗的接种需要注意的事项

1.减毒活疫苗风险大

比如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等的疫苗中含有活性成分,疾病时人体免疫力比较弱,可能无法掌控疫苗病毒复制,增加感染疾病隐患。

2.灭活疫苗安全性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比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虽然疫苗不含活病毒,但疾病期间接种此种疫苗,仍可能因免疫系统低下,而影响疫苗效果。

 图片2.png

 五、疾病恢复后何时能接种?

1.轻微的感冒

待宝宝症状完全消失(如无咳嗽、流涕、发烧等症状)后1-2周可接种,确保免疫力恢复到正常状态。

2.重症疾病或合并感染

此时我们需要遵循医嘱延迟接种,通常会建议痊愈后2-4周再评估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图片3.png

温馨提示:建议宝宝在感冒恢复后再进行疫苗接种,以保证身体产生的应答和原本的健康。在疾病期间,应注意多喝水、休息,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适当运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如若您的宝宝在感冒期间意外接种了疫苗,那么也不要过于焦虑,我们需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如若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39℃)等严重反应时及时就医。

综上,接种疫苗总体的原则是先治疗疾病,待身体免疫系统稳定后再疫苗的接种。只有严格按照正规的程序实施疫苗接种,才能更充分发挥疫苗的作用,使宝宝免疫力逐步提升,并逐渐建立完善的免疫屏障,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流行。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