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鼻塞流涕总不好?当心急性鼻窦炎!

2025-07-08
作者:中山市博爱医院 儿科 吴晨
浏览量:4230

当孩子出现反复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时,家长需高度警惕—这可能是急性鼻窦炎的信号。与成人不同,儿童鼻窦尚未发育完全,症状更隐蔽,且易引发并发症。

图片1.png 

为什么孩子更容易“中招”?

孩子的鼻窦结构有特殊性:

1)窦口宽大:病原体更容易侵入。

2)免疫系统不成熟:抵抗力较弱,易反复感染。

3)腺样体肥大高发:肥大的腺样体阻塞后鼻孔,妨碍鼻窦引流。

4)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这些症状需警惕:别当普通感冒!

儿童急性鼻窦炎的症状常不典型,以下为关键警示信号:

1、鼻部及相关症状

1)黄绿色脓涕持续超10天:最具特异性的诊断信号

2)严重鼻塞:导致长期张口呼吸,影响睡眠。

3)持续性咳嗽:鼻涕倒流刺激咽喉,夜间及晨起时加重。

图片2.png

2、面部与全身表现

1)大孩子诉说头痛、面部胀痛。

2)小婴儿:烦躁易怒、无故哭闹。

图片3.png

3、其他重要警示信号

1)眼周异常:眼睑红肿、眼眶肿胀、眼球活动受限(警惕眶内并发症)。

2)高热或反复发热:体温>39℃,或退热后再次高热。

3)口腔异味:鼻腔脓涕倒流引起

4)耳朵不适:可能合并急性中耳炎,孩子揪耳朵或诉说耳痛

5)嗅觉/味觉下降

6)疲劳乏力

图片4.png

元凶是谁?

1病毒感染:最常见,继发于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

2细菌感染:常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多在病毒感染后继发。

3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导致鼻黏膜水肿,堵塞窦口。

4) 腺样体肥大:机械性阻塞鼻窦引流通道。

5) 环境因素:二手烟、空气污染刺激鼻黏膜。

及时就医:这些情况别等待!

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请立即带孩子看医生(儿科或耳鼻喉科):

1. 脓涕、鼻塞超过10天无好转迹象。

2. 高烧(>39°C)或持续发热超过3-4天,或退烧后再次高热。

3. 眼周红肿、眼皮沉重下垂、眼球突出或活动受限、视力模糊(提示可能眶内并发症,紧急!)。

4. 剧烈头痛、颈部僵硬、怕光、频繁呕吐、精神状态极差(提示可能颅内并发症,紧急!)。

5. 面部疼痛剧烈,异常哭闹不安。

6. 症状一度好转后又显著加重。

辅助检查:

电子鼻内镜检查(首选):直观观察鼻腔深处、中鼻道(鼻窦开口区域)有无脓液、黏膜病变及腺样体大小,痛苦小,儿童可接受。

 图片5.png图片6.png

鼻窦CT扫描(谨慎选择):仅在怀疑并发症、诊断困难或药物治疗无效需考虑手术时才做(因有辐射,儿童不作为常规检查)。

科学治疗:

治疗原则:通畅引流+控制感染+缓解症状

1. 观察与支持治疗

2. 生理盐水鼻腔护理是核心

1)喷雾/滴剂:婴幼儿首选,湿润鼻腔,稀释鼻涕。

2)鼻腔冲洗:适合能配合的大孩子(通常>4岁),使用洗鼻壶或挤压瓶,有效清除鼻涕和病原体,减轻炎症。

 图片7.png图片8.png

3)充分休息,多饮水。

4)室内加湿:保持空气湿润(湿度40-60%)。

5)抬高床头:睡眠时减轻鼻塞和鼻涕倒流。

3. 药物治疗(需医生处方和指导):

1)抗生素:

何时用?高度怀疑或确诊细菌性感染时。

用哪种?医生会根据年龄、过敏史、耐药情况选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常为首选)。

关键点:务必足剂量、足疗程服用(通常10-14天),即使症状好转也不能擅自停药!

2)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减轻鼻腔和鼻窦黏膜炎症水肿,改善通气引流(如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儿童剂型)。

 图片9.png

3)对症药物:

退热止痛: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减充血剂:口服伪麻黄碱(需医生评估,6岁以下慎用)或极短期(≤3天)使用鼻喷剂(如羟甲唑啉)缓解严重鼻塞。切勿长期使用!

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乙酰半胱氨酸等,可能有助于稀释黏液。

4. 治疗诱因:控制过敏性鼻炎(如加用口服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

预防胜于治疗:守护孩子鼻窦健康

预防感冒是关键: 勤洗手(教孩子正确洗手)、接种流感疫苗、避免接触病人。

积极控制过敏:明确过敏原并回避,规律使用抗过敏药物。

彻底治疗感冒:感冒期间做好鼻腔护理(生理盐水),避免继发鼻窦炎。

远离烟雾刺激:严格避免二手烟、三手烟。

正确擤鼻:教大孩子一次擤一侧鼻孔,勿用力过猛。

关注腺样体:若孩子长期张口呼吸、打鼾,应检查腺样体。

家长必知:避开五大诊疗误区

误区一:脓涕好转就停药

细菌感染时,症状消失后窦腔内可能仍有残余细菌生物膜,擅自停药会导致2周内复发率高达63%。必须严格按医嘱完成疗程,复查鼻内镜确认黏膜炎症消退后再停药。

误区二:成人感冒药减量给孩子用

成人复方感冒药中常含伪麻黄碱(儿童限量1.5mg/kg/日)和扑尔敏(儿童限量0.5mg/kg/日),随意减量使用易导致过量中毒,曾有报道儿童服用成人感冒药后出现嗜睡、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误区三:频繁使用通鼻精油

薄荷脑、桉树油等成分会刺激儿童鼻黏膜,长期使用可破坏黏膜纤毛功能,导致药物性鼻炎。美国FDA明确警示:2岁以下儿童禁用含樟脑成分的通鼻产品,可能引发呼吸抑制。

误区四:鼻窦炎根治靠抗生素

30%的儿童鼻窦炎由过敏或腺样体肥大引起,单纯使用抗生素无效。需通过鼻内镜、过敏原检测等明确病因,实施抗感染+抗过敏+解除阻塞的综合治疗。

误区五:CT辐射会致癌

儿童专用鼻窦CT的辐射剂量相当于乘坐2小时飞机的宇宙射线暴露量,单次检查不会增加致癌风险。对于疑似并发症的患儿,延误检查导致的危害远大于辐射风险。

家长牢记:当孩子出现鼻塞流涕超10天、脓涕伴高热、眼周红肿等症状时,建议48小时内就诊于儿科或耳鼻喉科。通过规范诊疗和家庭护理,90%以上的儿童急性鼻窦炎可在2-4周内痊愈,避免发展为慢性鼻窦炎(病程>12周)或引发严重并发症。守护儿童鼻窦健康,需要家长的科学认知与医疗专业的精准干预形成合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