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用药别任性!头孢、止泻药滥用可能让肠道“雪上加霜”

2025-06-06
作者: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药剂科(药事部) 唐燕
浏览量:5397

    在日常生活中,腹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当肠道“闹情绪”时,不少人会迅速从药箱翻出头孢类抗生素、止泻药服用,认为这样能快速解决问题。然而,这种“经验式”用药不仅可能无效,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作为医院药学部的专业人员,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解腹泻合理用药的关键知识,避免陷入用药误区。

一、常见腹泻用药误区:看似有效,实则隐患重重

(一)抗生素滥用:并非所有腹泻都需“杀菌”

   许多人将头孢、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视为腹泻的“万能解药”,只要一拉肚子,就自行服用抗生素。但事实上,临床上大部分腹泻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据统计,约70%的急性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导致,常见的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另外,饮食不当、腹部受凉、过敏反应、肠道功能紊乱等也是腹泻的常见诱因。

   抗生素仅对特定细菌感染引发的腹泻有效,如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等。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法缓解病情,还会对肠道正常菌群造成严重破坏。我们的肠道内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相互协作,维持着肠道的正常功能和人体健康。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抑制或杀死有益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更严重的腹泻,甚至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此外,滥用抗生素还会加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得未来一旦真正发生细菌感染,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二)止泻药误用:强行“刹车”可能适得其反

    蒙脱石散、药用炭、复方地芬诺酯等止泻药,能通过吸附肠道内物质、抑制肠道蠕动等方式,快速缓解腹泻症状,因此备受青睐。但在腹泻初期,尤其是感染性腹泻时,肠道通过腹泻将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此时若盲目使用止泻药,就如同给肠道的“排毒”过程强行踩下“刹车”,导致毒素滞留在体内,不仅可能加重发热、腹痛等症状,还会延长病程,甚至引发更严重的感染。

   另外,长期或过量使用某些止泻药,还可能引发便秘、肠梗阻等不良反应。例如,复方地芬诺酯含有阿片类成分,过量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止泻药时,更需谨慎,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三)忽视补液:比止泻更重要的治疗措施

   很多人在腹泻时,只关注如何止住腹泻,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会导致人体大量水分和钠、钾、氯等电解质丢失,如果不及时补充,很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不仅会让人感到口渴、乏力、头晕,严重时还会导致低血压、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电解质紊乱则可能影响心脏、肌肉等器官的正常功能,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而单纯使用止泻药,虽然能减少排便次数,但并不能解决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的问题。

二、不同类型腹泻的合理用药方案

(一)感染性腹泻

1. 细菌感染性腹泻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通常会伴有发热、腹痛、脓血便等症状。常见的致病菌包括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等。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过敏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例如,对于轻度的细菌性痢疾,可选用黄连素(盐酸小檗碱),它对痢疾杆菌等肠道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使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但这类药物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因为可能影响骨骼发育。

   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疗程服用,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不能自行停药,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一般来说,抗生素的疗程为3 - 7天,具体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判断。

2. 病毒感染性腹泻

   如前文所述,病毒感染是腹泻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发的腹泻较为多发。目前,针对这些病毒并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首先,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是首选,它能快速补充人体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市面上常见的口服补液盐有口服补液盐Ⅲ,其配方更科学,能更快被人体吸收。对于轻度脱水的患者,可按照说明书自行配制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饮用;对于中度或重度脱水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其次,可以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腹泻会破坏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布拉氏酵母菌散等)有助于恢复肠道有益菌的数量和活性,改善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症状。益生菌最好用温水(不超过40℃)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因为抗生素会杀死益生菌,两者服用时间应间隔2 - 3小时。

   此外,在病毒感染性腹泻期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使用蒙脱石散。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毒素,还能保护肠道黏膜,减轻腹泻症状。但需注意,蒙脱石散应空腹服用,且与其他药物间隔1 - 2小时,以免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

(二)非感染性腹泻

1. 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

   进食过多油腻、生冷食物,暴饮暴食,或食用不洁食物等,都可能导致腹泻。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首先应调整饮食,避免继续食用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苹果等。同时,可以适当服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若腹泻症状较明显,可服用蒙脱石散止泻。

2. 腹部受凉导致的腹泻

   腹部受凉后,肠道受到寒冷刺激,蠕动加快,容易引起腹泻。此时,保暖是关键,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缓解肠道痉挛。也可服用一些具有温中散寒作用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或胶囊),对受凉引起的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成分,对酒精过敏者或正在服用头孢类等抗生素的人群应避免使用,可选择藿香正气胶囊等不含酒精的剂型。此外,搭配益生菌服用,能更好地恢复肠道功能。

3. 过敏引起的腹泻

   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都可能导致腹泻,同时还可能伴有皮疹、瘙痒、打喷嚏等过敏症状。治疗的首要措施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停止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或停用导致过敏的药物。然后,可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缓解过敏症状,腹泻也会随之减轻。若腹泻严重,同样可以辅助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

三、腹泻期间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科学补液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都至关重要。除了口服补液盐,也可以饮用米汤加盐溶液(500毫升米汤 + 1.75克食盐,约半啤酒瓶盖),但这种自制溶液的电解质成分不如口服补液盐精准。在补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脱水症状是否改善,如尿量是否增加、口干是否缓解等。如果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变差、少尿或无尿、精神萎靡等严重脱水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二)合理饮食

   腹泻期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可以先从流食(如米汤、稀粥)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面条、蛋羹),待腹泻症状缓解后,再恢复正常饮食。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食物,防止再次引发腹泻。

(三)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 腹泻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且症状没有缓解;

2. 腹泻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

3. 粪便中带血、脓液或黏液;

4. 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凹陷、少尿、皮肤弹性变差、精神萎靡;

5. 儿童、孕妇、老年人或本身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的人群发生腹泻;

6. 腹泻反复发作,原因不明。

   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常规、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明确腹泻的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腹泻虽然常见,但用药不能随意。了解腹泻合理用药的知识,避开抗生素滥用、止泻药误用等误区,根据不同病因科学选择药物,并做好补液和饮食调整,才能帮助肠道尽快恢复健康。如果您对腹泻用药还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到医院药学部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详细的用药指导。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