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儿童猩红热的认识与应对
猩红热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该病可能会引起心脏、肾脏、关节的损害。所以在20世纪前后,欧洲猩红热流行广泛且致死率高,但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21世纪以来,猩红热发病率及并发症有所下降。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猩红热有“卷土重来”的趋势,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故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后及早治疗对疾病的治疗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就很有必要。
一、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喉肿痛、弥漫性的皮疹,它的皮疹比较特别,表现为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针尖样大小、摸起来为砂纸质地,有瘙痒感,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的这些皮肤褶皱处的皮疹由于很密集,故呈现出线状的皮疹。
二、为什么孩子容易得猩红热?
由于猩红热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分析主要为以下原因:
1.孩子的聚集性:猩红热的好发年龄是3-9岁,所以在有聚集性的幼儿园和中小学等机构,孩子容易互相传染引起猩红热的暴发。
2.季节变化:冬春季气温变化大,导致儿童和学生免疫力降低,同时该时段为儿童和学生上学期间,聚集的室内活动较多,空气流通不畅易导致病原体传播。
3.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
4.防护意识弱:儿童天性爱玩,卫生意识相对偏低,勤洗手以及正确佩戴口罩的技能有限,且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带口罩,且配合度不高,所以容易受到细菌的攻击。
三、家长如何识别猩红热?
典型表现:有发热、咽痛、草莓舌或者杨梅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为针尖样大小、摸起来砂砾质感,伴有瘙痒感,在腋窝、肘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成线状,皮疹消退后会脱皮,手足可有片状脱皮。
易混淆疾病:手足口病(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等肢端、口腔有疱疹)、水痘(有水泡、有红晕)、川崎病(伴随眼红、唇红皲裂、手足肿胀等)等。
如果发现宝宝有相关的典型症状,需及时就医并治疗,防止出现心脏、肾脏、关节的损害,且家长及宝宝都要带好口罩,注意隔离及手卫生!
四、家长如何识别猩红热后期的并发症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在发病后期出现以下临床表现:如果发病2-3周后出现血尿、高血压、头晕、少尿等情况,警惕合并肾炎,如果出现关节痛,警惕合并风湿热,如果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等情况,警惕合并心肌炎。
五、家庭护理小妙招
1. 止痒:
①炉甘石洗剂:如果皮疹的瘙痒特别明显,可以使用药物来对症止痒,一般可以应用炉甘石洗剂摇匀后涂抹,安全有效,注意剪短指甲防止皮肤抓伤。
②中成药:如果炉甘石洗剂的止痒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也可以用浮萍、苦参、芒硝煎汤后外洗达到清热解毒止痒。
2.退热:
①保持环境舒适: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20-22℃),避免给孩子穿过多衣物,以免影响散热。
②补充水分:发热时,孩子水分相对不足,容易脱水,应鼓励其多饮水。
③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减少衣物,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或冰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患儿不适。
④药物:3个月以上儿童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常用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3.消毒与隔离
患儿的日常用品需煮沸消毒,房间需做到通风。
猩红热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患儿需居家隔离,隔离时间为:规范治疗10天至症状完全消失,咽拭子阴性或发病后21天。
六、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1.一旦发现宝宝有发热、咽痛、典型的皮疹,立即带好口罩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因为及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治疗疾病,减轻宝宝的不适感,还能降低败血症、坏死性筋膜炎、蜂窝织炎、脑膜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皮疹的瘙痒严重影响睡眠或日常生活。
3.如果在后期出现血尿、关节痛、心慌、胸闷、胸痛等疑似并发症的出现等情况。
七、预防猩红热的小贴士
虽然猩红热没有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减少猩红热的发生:
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多通风。
呼吸道隔离: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正确佩戴口罩,尽量避免接触有发热咽痛皮疹的小朋友。
增强抵抗力:保持适量的体育运动、合理的饮食以及充足的睡眠,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有愉快的心情。
八、常见误区解答
误区1:猩红热就是普通感冒,自己随便在家吃点消炎药就好了。
真相:猩红热不是简单的感冒,严重可能出现心、肾、关节等变态反应性炎症,需在医院就诊后遵医嘱服用有效抗生素足够的疗程(通常青霉素类7-10天),否则可能复发或引发并发症(如心肌炎、肾炎)。
误区2:出红疹就是猩红热
真相:不一定!前面提到了,很多儿童易患的疾病如:手足口病、水痘、川崎病、麻疹、风疹都可能出现红疹,但猩红热的皮疹比较特别,摸起来为砂纸质地,皮肤褶皱处有线状皮疹,有瘙痒感,且伴有喉咙痛及发热,草莓舌或者杨梅舌,可以通过及时就医完善咽拭子检测确诊。
误区3:体温稳定或者皮疹消退后可停药
真相:不可以,为防止肾炎、心肌炎、风湿热等并发症的发生,抗生素的治疗应该足量足疗程(通常青霉素类7-10天),不能单纯的以体温稳定及皮疹消退为停药指针。
误区4:为了不耽误小孩的学习,不用隔离太久
真相:不可以,猩红热的传染性强,应按照国家规律的法定传染病的时间隔离,避免传染给其它小孩。且康复后还需消毒常规日用品及衣物。
误区5 得过一次就终身免疫
真相:不一定,人类感染猩红热后可获得较长久的抗菌和抗红疹毒素免疫力,但因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且之间无交叉免疫,因此仍有被再次感染发病的可能
总结:猩红热为儿童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及皮疹为典型表现,足量足疗程的治疗是关键,同时注意隔离与消毒,关注后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猩红热虽近年来有“卷土重来”的现象,但我们积极的认识,科学的防治,便可为孩子的健康筑起一道屏障。
参考文献:
[1]许磊,高强,张正,等.2009—2023年淮安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2025(1).
[2]禹定乐等. "进一步关注A族链球菌."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39.07(2024):495-498.
[3]张民,王佳成,许磊.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学龄前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 34(6):72-75.
[4]王乙,王哲,金新叶,等.2010―2023年杭州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4, 28(8):950-955.
[5] Guo M, Hou X, Shi W, Huang Q, Gao W, Dong L, Lai Y, Chen S, Deng J, Yao K. Low GAS Carriage in School-Aged Children in 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National Atypical Scarlet Fever Resurgence: Insights from Two Cross-Sectional Studies. J Glob Antimicrob Resist. 2025 May 7:S2213-7165(25)00090-6. doi: 10.1016/j.jgar.2025.04.01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345334.
[6] Moses V, B J, Sahni RD, Lal B, John J, Raghava V, Biswas I, Dhar N. Group A Streptococcus vaccine Development: An Indian public health imperative. Indian J Med Microbiol. 2025 Apr 17;55:100855. doi: 10.1016/j.ijmmb.2025.10085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252837.
[7] Ito Y. Localized Leg Erythema as the Primary Symptom of Scarlet Fever: An Atypical Presentation. Cureus. 2025 Mar 3;17(3):e79983. doi: 10.7759/cureus.79983. PMID: 40177453; PMCID: PMC11964575.]
[8] Lathe R, Balin B. A historic case of relapsing-remitting Alzheimer's disease in an adolescent attributed to scarlet fever. J Alzheimers Dis Rep. 2025 Jan 14;9:25424823241298530. doi: 10.1177/25424823241298530. PMID: 40034507; PMCID: PMC1186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