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出现肌痛,怎么办,还能继续用药吗?

2025-05-13
作者: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 药剂科(药事部) 陈历雄
浏览量:4517

王大叔今年68岁,平日非常注重健康。两年前的一次常规体检,他被查出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此后,王大叔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来调控血脂,然而效果并不理想,最终被确诊为高脂血症。由于其亲属患有冠心病,王大叔听从医生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每日服用20mg阿托伐他汀钙片。

大约3周后,王大叔发觉两大腿后侧出现持续性酸痛,早上起来时尤为严重,双腿还有点无力,需要借助扶手才能上下楼梯。在夜间,常常因疼痛而难以翻身。随后,王大叔前往医院复查,肌酸激酶(CK)检测结果显示为710U/L(正常范围应小于310U/L),被诊断为他汀相关性肌病。王大叔知道降脂治疗的重要性,可这难忍的肌痛让他感到左右为难,该怎么办呢,还能继续用药吗?

众所周知,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能手,斑块卫士,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风险,在大量研究及广泛人群中得到证实,是调控血脂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线药物。其在降脂界的地位一直是“老大哥”般的存在。

然而,太阳也会有黑子,事物总有两面性。他汀类药物也有副作用,主要是肌痛、肝酶升高(肝功能异常)以及新发糖尿病。详细如下:

1. 肌肉症状:约5%-10%患者出现肌痛,0.1%-0.2%可能发生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的肌病,极少数(<0.1%)会发生横纹肌溶解。  

2. 肝功能异常:0.5%-2%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通常无需停药。

3. 新发糖尿病风险:长期使用可能使糖尿病风险升高。

若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出现以上副作用怎么办,不能再用了吗?难道面临类似“至尊宝”救不救“紫霞仙子”的决择吗!?

先别急!出现这个情况是有解决办法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他汀不耐受”这个定义:当使用如阿托伐他汀钙等他汀类药物时,出现一种或多种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例如前文提到的肌痛、肝酶升高以及新发糖尿病等情况,这些不良反应可通过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或停药得以改善。然而,当再次使用他汀类药物后,不良反应又会再次出现,因而无法实现血脂调控目标。

他汀不耐受可分为完全他汀不耐受和部分他汀不耐受前者是指不能耐受任何种类、任何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后者是指不能耐受某些他汀类药物的某些剂量。

通常认为:他汀不耐受主要表现为肌肉不良反应和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相对常见,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无症状、ALT/AST小于3倍上限的转氨酶升高。他汀类药物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如新发糖尿病,因对心血管的净获益远大于风险,应控制血糖,继续用药,属于他汀不耐受 

我们再来说说他汀不耐受的具体处理方法:

出现肌肉疼痛

出现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疼痛和(或 )肌酸激酶CK大于4倍上限时,需停用他汀类药物,并密切监测。在症状缓解后恢复他汀类药物使用,并对剂量和品种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果再次使用他汀类药物后症状复发,尤其是肌酸激酶 CK 升高至大于4倍上限时,可减量,或使用低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非他汀类药物(用于部分他汀不耐受 )或单独使用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用于完全他汀不耐受 )。

肝功能异常

出现转氨酶异常,如果 ALT/AST 升高至大于或等于3倍上限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应酌情减量或停药。如转氨酶升高但 ALT/AST 小于3倍上限,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也可换用另外一种代谢途径的他汀类药物。

简而言之,对于部分他汀不耐受患者,调整他汀类药物品种、剂量、给药频率后通常可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也可选择天然的他汀制剂,若血脂不能达标应联合非他汀类药物。对于完全他汀不耐受的患者需换用非他汀类药物。具体可参考下表:

1747104757962.jpg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他汀不耐受并不罕见,其可能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应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作为首要目标。因此科学地诊断和处理他汀不耐受十分重要。血脂未能有效控制至目标值所产生的后果,远比他汀相关不良反应带来的后果严重得多当出现可疑他汀不耐受情况时,应规范地综合评估,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益,同时兼顾用药安全。

前文王大叔在医生指导下,阿托伐他汀从每日1次改为两日1次,仍不能明显缓解肌痛。后再改换用血脂康一次2粒,一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肌痛逐渐改善,3个月后未再出现肌痛症状,复查肌酸激酶(CK)也降至正常。血脂控制也能达到目标值。

所以,一旦出现他汀不耐受的情况,务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指导。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时间,还需配合医生进行停药、换药等尝试,以明确究竟是完全他汀不耐受,还是部分他汀不耐受。之后,才能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降脂药物与剂量,达到血脂调控目标。千万不可自行盲目停药或换药。

【资料来源】

1.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修订,《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2.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修订《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 )》

3.Zhang H, Plutzky J, Skentzos S, et al. Discontinuation of statins in routine care settings: a cohort study[J]. Ann Intern Med, 2013, 158(7): 526-534. DOI: 10.7326/0003-4819-158-7-201304020-00004.

4.韩卓君,史胜楠,王培利.红曲米制剂调节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血脂的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 [J]. 环球中医药 , 2022, 15(2): 229-238.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22.02.008.

5.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协作组.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2):109-115. DOI: 10.3760/j:issn:0253-3758.2005.02.003.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