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爱说话、常发脾气?警惕气郁质

2023-02-08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作者:许尤佳
浏览量:4225

体质状况与性格、情绪会互相影响。当我提倡家长们多关注孩子的情志问题时,并不仅仅是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或日常不让孩子过于激动兴奋、玩得太疯这么简单。

我曾见过有些孩子比较任性,不愿意与家长正面交流,性格也是比较封闭、孤僻的,比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独享玩具。还有家长问我: “孩子非常不听话,稍微不如意就尖叫、哭闹、滚地,甚至打家长,该怎么管教?”存在这些情况,需要注意孩子是否是气郁质。

孩子没精神、郁郁寡欢警惕气郁质

中医认为,春天于五行中属木,而五脏之中肝也属木,因而春气通肝。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可以使人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肝气郁结,则易损伤肝脏,引起情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春天无论大人孩子,都更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如果孩子经常闷闷不乐、不爱说话,家长就应该注意一下孩子是否偏气郁。

气郁质主要指的是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可以看看孩子有没有以下气郁质的具体表现:

① 舌淡红,苔薄白;

② 形体瘦小、抵抗力差;

③ 容易厌食、胃口差;

④ 容易腹痛、腹胀;

⑤ 容易患有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⑥ 容易患有湿疹等皮肤疾病;

⑦ 容易患有抽动症、多动症;

⑧ 睡眠不安稳或失眠;

⑨ 性格内向、敏感多虑、抑郁烦闷。

如果孩子表现出以上4条或以上的症状(性格内向、敏感多虑、抑郁烦闷为必备症状),家长就要着手帮孩子调理了。

可以看出,气郁质的孩子身体状况也不太好。这是因为,气郁质往往是气虚质的演变、兼夹。气虚质的孩子没有得到妥善的后天调补呵护,脾胃呵护不好,比如错误喂养、没有及时助消化、大量进食西瓜、香蕉、奇异果、凉茶等寒凉的食物,导致土虚木亢,且体内气机郁结,长期得不到疏导,就容易“恶化”成气郁质,而且气虚兼夹气郁的几率也很高。

此外,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受惊或心理受创、气机失调,进而引起腹中胎儿气机郁滞,也会形成先天性气郁质。

气郁质调理重点:调畅情志、疏肝解郁

所幸的是,气郁质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比较少见的。但孩子情绪不好,有点情志不舒,气机不畅,就要及时调理,不要等到发展成气郁质,再调理就比较棘手了。我建议这样做:

①运动调理

适度的运动可以起到调理气机、舒畅情志的作用。尤其春天是适合带孩子逛公园、踏春的好时节。天气晴朗时,不妨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舒发肝气、促进食欲、改善睡眠。有一点要注意:过敏体质的孩子要和春意萌发的花草保持距离。

阴雨天在家,可以带孩子做体操(尤其推荐扩胸运动),或进行摸高、大声唱歌等家庭游戏。

②日常调理

饮食方面,气郁质的孩子平时可以多食用具有理气解郁、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小麦、高粱、茼蒿、芽菜、荠菜、黄花菜、海带、萝卜、金橘、山楂等。

气味芳香的疏肝香囊也有启脾、疏通气机的功效。

许尤佳育儿堂·外治法-疏肝解郁香囊

材料:香附10g,薰衣草10g,佛手丝,20g,佩兰10g(或1:1:1等比例配制)。

做法:将上述药物用打粉机处理成药物粉末,均匀混合;将药粉装进无纺布袋子或者棉布袋内,密封保存。

功效:疏解肝郁。

适用年龄:全年龄适合。孕妇和蚕豆病的孩子慎用。

食疗也必不可少。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解郁安神粥

材料:小米50g,小麦30g,百合10g,去芯莲子10g,大枣3枚,陈皮2g。

做法:所有材料洗净,莲子去芯、大枣去核,全部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至米粥软熟即可。

功效:健脾补中,解郁安神。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疏春方

材料:谷芽10g,陈皮2g,木棉花8g,藿香5g,芒果核12g。

做法:材料下锅加适量水,烧开后转小火慢炖20分钟,煲取1碗水或小半碗水饮用。春季可每周给宝宝喝1次;如轻微积食,可配合素食连续喝1~3天。

功效:消积祛湿、健脾养胃、疏风理气,还可预防伤风外感。

适用年龄:3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时,对证、少量多次分服,1~3岁只喝汤。蚕豆病可服。

注意:喝疏春方的时候,不用再喝三星汤或者四星汤助消化。

③穴位保健

平时可以给气郁的孩子做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疏解肝气:

搓摩两胁肋 1分钟

清肝经 50~100次

揉按小天心 1~2分钟

除了以上几种疏肝调护法,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十分重要。孩子任性、爱发脾气,除了体质原因,也和家庭成员比较娇宠有关。既要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正确引导孩子表达自我,又要适时立规矩,教导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方法。如此,孩子在迈入幼儿园、小学后,就能与自己的小社会和小伙伴相处融洽。

如果孩子抑郁的状态比较严重,不要忽略孩子的心理情况,更不要以此为“耻”,尽快带孩子寻求专业的儿童心理医生治疗。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