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二五”到“十四五”,人均预期寿命每5年长1岁

2025-07-09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浏览量:4838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郑栅洁表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每5年都增长了1岁。

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郑栅洁介绍,从宏观上看,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都在95%以上。医疗方面,为了让群众就近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十四五”期间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总数已达到125个,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无到有、惠及4亿多人次。“一老一小”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超过1.8亿,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比“十三五”末增长125%。

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长到3.6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表示,坚持民生导向,增进人民福祉,是编制实施五年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民生之需,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惠及全民,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长到3.6人。优质医疗资源也加快扩容下沉,区域布局更加均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成并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地区群众能够就地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医保跨省结算更加便捷。

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的占比提高到64.6%。周海兵还介绍,在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努力让更多老百姓“托得起”“放心托”。去年以来,中国还在医疗、增值电信等领域开展试点开放工作,一批外资企业已开始投资经营相关业务。

推动707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经过四年多扎实推进,102项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重大成效,预计年底前能全部完成规划目标。其中,民生项目提升了百姓生活“新品质”,支持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覆盖中西部等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推动707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能力,加快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支持208万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超过170万人次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一老一小”保障更有温度。此外,医保实现跨省域直结、网购实现跨平台支付等举措,都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