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防治健康科普

2025-07-21
作者:梁秀玲

梁秀玲-江门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住院医师
临床医学(内科学)硕士,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医师,擅长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肝胆胰疾病及消化道早癌等疾病的诊治。掌握消化内镜的检查及治疗。主持江门市科技项目1项。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螺旋形细菌,能够在强酸性胃环境中长期定植并存活。1982年澳大利亚科学家被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首次成功分离并培养该菌,并证实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在1994年就将Hp列为Ⅰ类致癌物,并持续强调其在胃癌发生中的关键作用[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