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的儿童身高管理:理论基础与干预策略

2025-07-18
作者:李学明

李学明-邯郸市中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邯郸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河北中医药大学等兼职教授,儿科教研室主任,儿科规培教研室主任。臣字门派第七代传人,师承于首都国医名师徐荣谦教授。高级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中医儿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儿科分会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委。

一、中医对儿童身高发育的核心认知

(一)脏腑功能的协同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儿童身高发育是多个脏腑功能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肾、脾、肝三脏尤为关键,形成“肾主骨、脾养形、肝调畅”的生理网络。

-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藏精,精化髓,髓充骨。肾精充足则骨骼生长有序,囟门闭合正常,出牙、站立、行走等发育里程碑按时达成。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肾精亏虚,可见儿童骨骼软弱、身材矮小,如《黄帝内经》所言“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