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警惕中药毒性反应
2025-07-03
作者:王硕

王硕-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药剂科(药事部) 药师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药学部副主任;主管药师、信息药师、中药临床药师、执业助理中医师;中国药学会科学传播专业委员会安全用药行动大使;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卫生经济协会数字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药师协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药师协会中药药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药学会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传统医学的漫长发展史中,中药以其天然来源和整体调理的特性深受信赖,常被贴上“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标签。但部分人群对“天然成分”存在过度理想化认知,认为草木精华必然温和无害。这种认知偏差如同将未经驯化的猛兽视作家猫,忽略了植物为抵御外界侵害演化出的复杂化学防御机制。现代毒理学研究证实,中药的毒性既可能源自特定活性成分的固有属性,也可能因炮制不当或过量使用被意外激活。从1993年《中药新药研究指南》到1999年《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我国已建立系统的中药毒性评估体系,明确要求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验证安全性。现代毒理学研究更揭示,部分中药材含有明确毒性成分,其危害性不亚于西药化学物质。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